道教瑰宝无锡道教音乐

引言

中国现有五大教派,其中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是其中唯一一个本土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从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我们所熟知的《道德经》,《周易》都是道教著作。道教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二泉映月》便是其中之一。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教音乐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形成了道教音乐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道教音乐当中的无锡道教音乐。

起源及发展

无锡道教音乐发端于古代巫觋歌舞祭祀音乐在承袭中国道教经典音乐传统的同时,广泛的吸收了本地民间音乐,苏南地区戏曲等优秀成分,经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古朴典雅,兼具宗教韵味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具无锡地方特色。正一派道士在斋醮仪式中用音乐作法事的序和尾,所用之音乐无不与整场法事结构相吻合,其间疾缓有致,对比分明。

分类

无锡道乐的内容大致可分为3类:

一是“腔口”音乐,即道教科仪进行中法师演唱的部分,一般用无锡方言“经韵唱诵”。在法事行科之中,高功法师常需要自己独自进行喝白。其中一类以达意为主,亦有其自身的旋律韵味,无需乐器伴奏,可以称之为吟诵,另外一类属于法师自身演唱的部分,有些是穿插于法事科仪之中,配合音乐,法师在乐器的伴奏下,单独演唱经文,称之为唱诵。

二是“梵音”音乐,即由鼓板、丝竹等乐器演奏道家曲牌。其音乐风格阴柔沉稳,经常在法事中营造出仙乐飘飘之感。

三是“锣鼓”音乐,即苏南民间流行的“十番锣鼓”。其风格一般较为阳刚,多用于在道教法事科仪中招神役将,驱邪发遣。

代表人物

清末到民国,是无锡道教的辉煌时期。在这个时期,无锡道教音乐可谓人才济济。无锡本地民间习惯于用“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俗称来赞誉他们,其中最早由朱、陈、唐、蒋、陆五姓道士结成“五个档”已是两百多年前的先辈,下一辈的“八兄弟”则是邬德培、陆芸生、沈支平、陈洪涛、朱布生、谢达山、丁云谦、朱子标组成,他们不但善于演奏道乐,长于法事,还擅长于昆曲,与昆曲百年老字号万和堂中的北万和堂时常交流学习。

而最为人所知的则当属三四十年代的“十不拆”,“十不拆”是一支奏艺精湛的道乐演奏班子,他们分别为著名高道,古琴家阚献之,明阳观的朱勤甫、朱亭贞(鼓、梆胡)、水濂道院的王士贤(二胡)、伍鼎初(鼓板)、火神殿的尤墨坪(三弦)、灵官殿的王云坡(琵琶)、铁索观的谢濂山(笛)、梅村泰伯庙的田琴初(云锣),赵锡钧(托音二胡、飞钹)十人组成。

“十不拆”中式领头人物为阚献之,阚献之出身道士,擅长多种乐器,尤精古琴,是当时无锡道教界的头面人物,行科演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与推崇,同时阚献其师承为著名琴家赵鸿雪,赵鸿雪的老师是广陵派的云间上人,即枯木禅师,在赵鸿雪的弟子中,以阚献之为代表,承其衣钵,阚献之所弹《平沙落雁》,即得真传。

而十不拆中另一位为大家所熟知的即是有“南鼓王”之称的朱勤甫,朱勤甫,字顺荣,无锡县张泾乡人。朱家世代传道,到朱勤甫这一辈已经第五代了,朱道长11岁正式拜师学道,学习经忏及道家法器,12岁开始学鼓。至16岁满师时,已经能熟悉各种打击乐器。18岁进身为无锡著名道观明阳观任单堂客师。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溥桐封他为“南鼓王”。

“南鼓王”朱勤甫

阿炳(华彦钧)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便是由阿炳创作的。阿炳是无锡道教音乐最出名的一位,也是道家音乐中极为出彩的一位,他的音乐,不仅在我国也广为流传,而且走出了国门,在国外的舞台上也展示着自己的魅力。阿炳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多首民间乐曲。阿炳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赛》六首。

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破除迷信,许多道门及道士受到了影响,道教活动基本停止。当时没收和管制许多乐器和法器,使得许多资料遗失,许多法器失传。部分无锡道乐高手加入了社会文艺团体,来保存无锡道教音乐。“文革”中,无锡道乐几近衰亡。此后,道长们所传承的道乐技艺越来越少。无锡道乐的一些高超技艺,如朱勤甫的击鼓,在当地几乎失传。

年,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了道教音乐团。年,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下半年,当地政府建立了道教音乐馆,来宣扬,研究,保护道教音乐。同时无锡道教音乐也走出当地,走出国门,为世界所了解。但是,无锡道教音乐的传承仍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大部分传承遗失,很多口口香川的腔口失去了面临失传。其次,现在许多年轻人对此不敢兴趣,认为这是迷信,很少有人真正的热爱。最后,无锡道教音乐最主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腔口,一旦改为普通话的话就会失去原来的味道,这使得其传承越来越难,这给其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结语

无锡道教音乐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磨砺,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它是前辈们留下的瑰宝,是道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锡道教音乐也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