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所学校的27位大学生,让这版昆曲长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4/5955967.html
11月26日晚,在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内,箫管之声、羯鼓之鸣,一阵阵不绝于耳。伴随着“朝天子”曲牌的响起,由上海昆剧团携手同济大学共同打造的全国首部学生版昆曲《长生殿》亮相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发出这一声声悦耳昆腔的并非科班演员,正是出于对昆曲热爱与执着的优秀学子。在华丽舞台和动人旋律的映衬下,他们的表演充满了情感和投入,赋予古老故事新的活力与意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演出。本次学生版《长生殿》是由来自同济大学等15所学校的27位大学生完成,相当一部分成员是年首演团队的成员,还有部分同学今年刚通过选拔和培训加入剧组。该剧由“定情”“密誓”“惊变”“埋玉”四折组成,由同济大学校友王悦阳整理改编自上海昆剧团的精华版《长生殿》。“定情”一折的场面最为宏大,内侍、大臣、宫女们站了满满一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金钗钿盒帝妃定情,这一段美妙的爱情故事由来自同济大学的王佳鑫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卫卫演绎。“埋玉”一折历来是《长生殿》中最难演的折子戏之一,来自同济大学的蔡筱君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潘怡麟情感饱满,高腔低啭,精彩演绎帝妃的生离死别。年轻学子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自年7月起,上海昆剧团联合同济大学共同探索高校与专业院团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新模式,打造中华戏曲传承的新品牌,开启学生版《长生殿》项目。为此,上昆派出了纵跨五班三代的强大师资,从与同学们年纪相仿、二十出头的“资深”年轻演员到梅花奖演员、已至耄耋之年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对学生进行生旦净末丑全行当的分类教学,并配套同款练功房、舞台、顶配大乐队,只为打造出一台属于同学们自己的《长生殿》。为了学生版《长生殿》能够在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圆满上演,上海昆剧团的优秀教师团队再次担纲指导,一方面带领新加入的同学们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为老学员巩固本领,精进动作规范,给后续角色的精彩演绎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集中特训,同学们的声音和形体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多位主要角色的老师也倾力加盟,从唱腔到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同学们,教他们把握每一处细节。来自同济大学的蔡筱君说:“时隔两年,能够再次饰演唐明皇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我非常珍惜与上海昆剧团的专业演员、艺术家们学习的机会,也非常开心能和更多同学们一起切磋。再次登上舞台,我对唐明皇这个角色以及长生殿这部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只有在不停地练习、思考、演出后才能越来越靠近昆曲的真谛。希望学生版《长生殿》常演常新,也期待通过我们学生版《长生殿》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观看上海昆剧团的鸿篇巨制全本《长生殿》,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力量。”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京昆),同济大学与专业院团合作,让这部昆曲经典之作创新传承至校园,用水磨雅韵浸润莘莘学子的心灵。“这部昆曲传世之作,历经岁月长河,由昆曲“传”字辈老师世代传承,薪火相传至新时代的莘莘学子,今天成功献演于中国校园戏剧节的舞台上,新老学员济济一堂,说明这个昆曲普及推广的方式有迭代、有未来。我们期盼着昆曲能在青年群体中延续其魅力,深深扎根,让更多的年轻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与熏陶。同时,也期待昆曲的种子在校园汲取更多青春养分,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道。作者:王筱丽文:王筱丽图:上海昆剧团供图编辑:姜方责任编辑:邢晓芳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