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戏曲每一种演绎都是一段传承

文员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47588.html

中国“五大戏曲”每一种演绎都是一段传承

戏剧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广阔的土地,孕育了众多戏剧种类,既有驰名中外,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也有像豫剧,梆子,越剧这样各式各样的地方曲种。像安徽的特色剧种黄梅戏,唱腔婉转动听,生动活泼,让人心情愉悦。再比如陕西特色剧种,秦腔,吼起来粗犷豪放,数百米之外都能听到声音。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其最大特点,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戏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剧《霸王别姬》。新华网发魏忠杰摄

一、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

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盗御马》、《四郎探母》、《龙凤呈祥》、《沙家浜》、《群英会》等

青春版评剧《秦香莲》。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二、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年以后,以《小女婿》、《杨三姐告状》、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剧目:《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

豫剧《穆杨会》新华网发(李俊生摄)

三、豫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从全国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普遍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和阎立品等。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五大名旦”:陈派、常派、崔派、马派、阎派等并称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以及现代戏《朝阳沟》等。

民族交响越剧《梁祝情诗》

四、越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清末时越剧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年以后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年改称越剧。以后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形成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

代表人物: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

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五女拜寿》《孔雀东南飞》等。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

五、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据史料记载,黄梅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之后在宋代歌剧和元杂曲的影响下,黄梅戏也是对其他的各个曲艺形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黄梅戏真正被世人所熟知还是要到清道光年间,众戏班进紫禁城时,之后便在安徽,湖北,浙江等地广为传播,深受当地百姓喜爱。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人物:马兰、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等。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牛郎织女》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