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音阁上演梦影牡丹亭,光影中随汤显

北京最好的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舞台剧《梦影·牡丹亭》剧照。天清月朗,秋露凝霜,10月的上海,天气十分舒爽。在宝山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戏楼瑜音阁里,一出由沪澳两地合作,王珮瑜担任监制的舞台剧《梦影·牡丹亭》自10月24日至26日在此连续演出了三晚。

这是一场很独特的赏戏体验。瑜音阁,一个藻井飞檐,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的古戏楼。入夜时分,月朗星稀,古戏楼的天井庭院因多媒体而化作一池风荷,四围的戏楼建筑也在光影的映照下更添了韵致。观众们围坐在一起,在多媒体影像和灯光变化中,跟随剧中的汤显祖一起“穿越”,回到他曾经远行过的香山岙,也就是今天的澳门,也随同他的所思所感,进入了一场《牡丹亭》的梦境。

演出融汇了昆曲、话剧两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戏台前的天井成为了主舞台,湖山石牡丹亭似假非真,汤显祖以话剧表演出场,和同时代的利玛窦相遇在澳门的三巴寺,一起游历了澳门的风土,也遭遇了一场死生际遇,汤显祖由此新获了天地视野,而这些经历,也成就了他文笔之下戏台之上的《牡丹亭》。

《梦影·牡丹亭》是一出缘起于澳门的邀约创作。出品人李卉茵是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大会主席,15年前因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而被昆曲艺术深深吸引,自此身体力行地走上了昆曲推广的道路。她说,自己在细读《牡丹亭》文本发现柳梦梅和香山岙有所关联的那个瞬间,感到了一种极大的召唤和感动。在她的发起下,上海、澳门两地艺术家携手启动了这次创作。王珮瑜担任监制之外,陈圣杰、奚晓天、张争耀、陈书桐等青年戏曲演员在剧中担任主演。此次创作演出也是澳门、上海戏曲界的首次合作,得到了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的资助以及上海文创部门的支持。

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汤显祖确曾游历过澳门。而几乎同时,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也在澳门有过停留。“一领破袈裟,香山墺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全剧的故事主线,正出自于《牡丹亭》的原文。

明万历十九年(年),汤显祖因上《论科臣辅臣疏》抨击朝政,激怒当道而被贬黜,十月下旬抵达广州,此后乘船访游澳门。澳门的瑰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给汤显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澳门的这“一段缘”,不仅让汤显祖留下颇多吟咏诗文,还在不久后创作的《牡丹亭》剧本中留下了鲜明印记。在创作柳梦梅这一人物时也带上了这段岭南际遇的影子。据考证,《牡丹亭》也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剧作品。

《梦影·牡丹亭》正是挖掘出了这一段尘封在历史隐秘角落的“缘分”,截取了《牡丹亭》文本中涉及到澳门风土人情的段落,并和汤显祖本人曾前往澳门的生平经历相结合。《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和第二十二出《旅寄》中提到,柳梦梅作为广州府学的生员,游历至香山岙(今澳门)多宝寺(一说即为今澳门“大三巴”),偶遇番回海商在多宝菩萨前献宝,求得一观,并以宝物自况,借机获得了钦差苗舜宾的资助,这才得以辞别香山岙,前往长安谋取前程。柳梦梅从澳门登船北上,使之后在南安府衙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的画像成为了可能。

无疑,汤显祖游历澳门的经历折射在了《牡丹亭》的创作中。而这段“因缘”,也被第一次重现在舞台中。这部剧的95后青年编剧曹蕴祺和导演一起,把历史上很多真实的史料融进了“戏”中。汤显祖和利玛窦在剧中有了历史性的相遇,在一起游历香山岙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对话,汤显祖因此由宇宙天地而新知了“地球”,也成为明代起开眼看世界的其中一人。

但所有这些都以“梦”作为了串联,“这部戏关于一次游历,一场奇遇。汤显祖的所见、所感,也如梦一场,正如他自己所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呢?”

演出中,观众时而和剧中人一起追影香山岙,梦回玉茗堂;时而又和柳梦梅和杜丽娘一起进入昆曲《牡丹亭》的世界,剧中呈现了“游园”“惊梦”“寻梦”“离魂”四折戏,极尽昆曲表演精致唯美,既是汤显祖的不朽经典,也是剧中人彼时的所见所感。也因此,观众在剧中感受到的是时空的虚虚实实,人物的跳进跳出。

上海京剧院言派老生陈圣杰在剧中以话剧的形式扮演汤显祖,他和昆剧演员奚晓天、张争耀扮演的杜丽娘、柳梦梅有时亦会有隔空对话。而晚年的汤显祖、“玉茗堂主人”则以影像形式出现在剧中。

导演马千深谙传统戏曲,也熟知当代戏剧,此前和王珮瑜合作过多部作品,都在传统之外兼有创新。在这部“命题作文”式的《梦影·牡丹亭》里,他希望尝试用年轻的戏曲演员来演话剧,让戏曲演员的四功五法融入到话剧表演之中。剧中有车夫、宾客、海商这些角色,他们同样既是剧中人,亦会直接跟观众进行交流:“大三巴日后会成为澳门八大景之一”,“这是一个小说兴起的时代”……这是传统戏曲里最熟稔的时空自由,也是当代戏剧经常出现的打破“第四堵墙”。在马千看来,这些配角形成了一种“歌队效果”,既传统也当下:“它既符合戏曲‘四五人即千军万马’的那种写意性,又符合我们现代戏剧的一人扮演多角的这种无缝转换。”

剧中的昆曲《牡丹亭》在表演上极其原汁原味,但重新做了剪裁,通俗之外更显精致。而这些昆曲表演在马千看来并不只是简单的“戏中戏”的穿插,而是变成了一个“述说部分”,观众能通过四折昆曲了解《牡丹亭》的故事线,同时也把故事线铺在了汤显祖游历澳门的这段经历中。

《梦影·牡丹亭》海报。除此之外,光影和多媒体以及古戏楼带来的独特空间感,沉浸式的现场体验,是这部剧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分。很多观众走出剧场都表示:“在这样的夜晚看这样的戏很美”、“演出的气质氛围和古戏楼的空间特别搭”。马千介绍说,整出剧的舞台呈现部分,都是围绕着演出场地瑜音阁的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定制设计,音乐、灯光、舞美、服装及多媒体影像化呈现。

演出在戏台之外,延伸了一个地坪搭建成双舞台。戏台上下的双表演空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感。而在古戏楼老建筑上设计的光影秀,成为了这部剧独特的“布景”,即实现了舞台场景空间的转换,同时也带给观众比较唯美的氛围。

该剧的监制是著名京剧女老生王珮瑜,《梦影·牡丹亭》是她的瑜音社第一部制作剧目,也是她第一次从台前转到幕后,对于自己的这一次身份转换,她说,当时之所以接受邀请制作这部作品,也是觉得这个题材落地在瑜音阁,会有很独特的效果,古戏楼和昆曲的调性非常搭,会呈现一种厅堂版的“小而美”的气质。与此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这个演出项目的落地,既能尝试一次原创制作磨合团队,也可以让大家看到“瑜音阁”这个空间的更多可能性。

而对于《梦影·牡丹亭》的出品方而言,初心源自于“找到旧时光里传统昆曲艺术与澳门本土的连结”,不久的将来,这部作品将计划去到汤显祖曾经游历的澳门,在那里再度传播昆曲艺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