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启示人生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pvid=000115_3w_a

「来源:|古籍ID:weiguji」

04:17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经得起重读和重述。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保证原著基本面貌不走样,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电视艺术家基于时代和个性的重述,则使作品具有了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价值

改编发力的方向不是和原著争锋,而是致力于对原著和时代契合点的阐发,以今天的思想风尚把握它,以流行的审美趣味再现它,以先进的视听语言记录它

工匠精神包括两层含义:能工巧匠的技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对今天的影视创作者尤其重要。警惕快餐化生产的诱惑,警惕急功近利心态的渗入,坚守影视艺术本体,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打磨,追求卓越

年版《三国演义》剧照

要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年版《西游记》、年版《红楼梦》、年版《三国演义》、年版《水浒传》——这四部改编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中央电视台首播的剧作一定会名列其中。被观众称作“老版四大名著剧”的它们,是几代人心中美好的回忆,也是国产电视剧重播次数很多的剧集。至今,观众说起剧情、演员和场景来,依然如数家珍,视频网站上播放量也依然很高,弹幕留言赞叹:“果然是经典。”

老版四大名著剧之所以魅力不减且历久弥新,与其原著的经典性和普及度分不开,也与影视创作过程中下的功夫、注入的智慧和艺术含量分不开。总结梳理这四部电视剧的成功之道,对电视剧改编和创作、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转化和再传播,都有启示意义。

展现原著光彩,建构文学—影视的平行世界

中国电视剧的起点可追溯到年播出的《一口菜饼子》,但真正取得长足进步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剧导演王扶林出访国外,发现莎士比亚戏剧的影视改编大为流行。受此启发,他萌生了将中国古典名著搬上荧屏的想法。很快,中央电视台就启动了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和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两项拍摄计划。四大名著的影视化从此拉开序幕。

名著改编的首要课题是忠于原著。尤其用新的艺术形式转化名著时,忠于原著是基础。忠于原著,主要指忠于原著精神,或者说忠于原著中符合时代精神的部分。情节上不可能机械照搬,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和情节,必然被舍弃。这一点在四部剧的创作中都有体现。

年版《红楼梦》剧照

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把红楼人物落实为具体的电视人物形象。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角,把最符合小说描写的演员集中起来培训,使之“脱胎换骨”地进入角色。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欧阳奋强扮演的贾宝玉,至今难以超越。电视剧对小说现实主义的部分,从世故人情到园林器物都进行细致还原。比之文学作品,电视剧固然少了些遐想的乐趣,却多了“声台形表”,活生生地构建起一个“平行世界”。

这种“平行”更体现在对精神与主题的把握上。四部电视剧的情节主干、人物美好情操和可叹结局,都继承原著,再现了经典之“魂”。创作者怀着虔敬、严谨的态度,把原著的光彩在荧屏上充分呈现出来。

发挥影视特长,在用心继承与巧妙创新之间谋得平衡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经得起重读和重述。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保证原著基本面貌不走样,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电视艺术家基于时代和个性的重述,则使作品具有了独立于小说之外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相较于原著,电视剧《西游记》就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点。一是戏曲风的引入。在这之前,动画片《大闹天宫》就大胆借用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和锣鼓点,形成独特的民族美学风格。《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是戏曲节目导演出身,她请各地方剧种的优秀演员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来自“猴王”世家、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是昆曲演员、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是京剧演员……他们的一招一式充满戏曲韵味,为作品增色不少。二是童趣化的呈现。《西游记》魔幻色彩较浓,但也有很强的现实色彩。电视剧将其轻喜剧化,使之富有童趣,呈现一种合家欢的风格,所以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欢迎。

年版《西游记》剧照

音乐也为四部改编剧大大加分。专门为电视剧《红楼梦》谱写的“红楼十二曲”,旋律一响起,红楼世界就呼啸而来。《三国演义》中,片头曲沉郁厚重,片尾曲荡气回肠,中间还有为吕布、貂蝉、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物形象单独创作的大量歌曲,传神隽永。《西游记》则一反古装影视作品惯用笙箫筝笛的常态,大胆起用了以《云宫迅音》为代表的电子音乐,在当时算是开了先河。《水浒传》的插曲更是广为传唱。山东地方音乐和陕西作曲家赵季平的相遇,碰撞出高亢的激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影视音乐的黄金时期。音乐质量高是一方面,慢节奏的文艺生活也进一步推动这些优秀作品春风化雨的传播。

继承上做得地道、创新上做得巧妙,成就了老版四大名著剧。一般说来,名著改编主要是两条路线:忠于原著和大胆颠覆。老版四大名著剧在改编上大处忠实,小处改写,用不上的舍弃;徐克翻拍金庸小说(《笑傲江湖》)和周星驰改编《西游记》(《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则只取基本人物关系,重在天马行空的重构。两条路线上,各有成功者。电影篇幅较短,在颠覆中产生佳作相对容易;电视剧是长篇文艺形式,做大幅度的改写和发挥,想要达到或超越原著的水准难上加难。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原著进行改编和再传播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把故事和人物改得面目全非,还非要用原著的名号,恐怕是难逃“魔改”的指责。名著往往是某一领域书写的高峰,不因时间淘洗而褪色。改编发力的方向不是去和原著争锋,而是致力于对原著和时代契合点的阐发,以今天的思想风尚把握它,以流行的审美趣味再现它,以先进的视听语言记录它。

坚守工匠精神,打磨有恒久生命力的文艺精品

有这样一组数据:《红楼梦》36集,5年时间制作完成,其中拍摄期3年;《西游记》25集,6年制作完成;《三国演义》84集,5年制作完成,拍摄期3年;《水浒传》在四大名著剧中耗时最短,也花了3年零8个月才完成。从年到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完成了四大名著电视剧版的制作。这是中国电视剧由手工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的过程,也是片酬不高但工匠精神处处闪光的时期。

《红楼梦》剧组培训演员如同开办了一所专业院校,从琴棋书画的才艺集训到表演技能的研修,再到人物内心的揣摩,都请顶尖专家授课辅导。《西游记》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景,一集一故事,一集至少一外景,6年时间寻遍祖国名山大川,并且在还没有数字特效的年代,贡献出足够有冲击力的魔幻场面。《三国演义》虽然在拍摄之初就定下了“武戏文唱”的方针,但表现两军对垒、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依然气壮山河。《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留下了武打不够精彩的遗憾,到拍摄《水浒传》时,剧组专门请来动作导演进行写实派的动作设计,与厚重的影像风格相得益彰。甚至包括三国城、水浒城、大观园、荣国府的实景建造,都一砖一瓦毫不含糊。

年版《水浒传》剧照

影视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它需要强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分工协作、统筹管理,需要设备的更迭换代和拍摄的花样翻新,需要把组成木桶的各条木板的长度调高,才能成就最后的“容量”。没有工匠精神,这些环节将大打折扣。这里的工匠精神包括两层含义:能工巧匠的技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两点对今天的影视创作者尤其重要。警惕快餐化生产的诱惑,警惕急功近利心态的渗入。大数据评测剧本、专业团队选角、后期数字特效等环节或是锦上添花,坚守影视艺术本体,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打磨,追求卓越方是根本。

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播,固然与当时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有关,但历经20余年仍然热度不减、魅力不减,说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创造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四大名著仍有其他正确的打开方式,相信影视剧改编也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