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让‘非遗’活起来——‘朱中’艺术开放型课程教学展示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精彩上演。
活动主要展示了我国传统戏曲剧种——昆曲。艺术基地主持人田春红老师首先向教师和学生们现场展示了《姹紫嫣红花开遍牡丹飘香课植园》。大家穿上昆曲戏服,亲身感受了一把昆曲的魅力。
特级教师孙丹青为大家带来了《流动的建筑凝固的音韵》。
孙老师突破了传统艺术讲解的模式,将昆曲和评弹置身于课植园这样古色古香的环境当中,既实现了艺术课程的开放性,同时还打造了青浦艺术教育的区域特色。
▲现场老师利用传统乐器演奏昆曲配乐
▲学生与老师互动
此次活动是“朱中”艺术开放型课程的展示、是支教老师三年工作的展示汇报,而“非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整合则让活动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上升为了具有深刻思想意义、深远开拓前景的一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活动,其在课程改革、文化传承方面凸显的借鉴意义和引发的积极思考是令人大受启发的。
延伸阅读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一个有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