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昆曲 >> 昆曲版本 >> 速读牡丹亭

速读牡丹亭

音频见b站九夏六月或点击主页扫码收听

文档将于次日上传群文件

B无法上传,文档已上传至群文件

H

Z

J

C

S

P

Q

一、简介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二、人物

杜丽娘

女,16岁,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柳梦梅

原名春卿,男,20岁,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英俊潇洒,气质非凡,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却时运不济,父母早亡,举目无亲,仅靠先柳宗元的仆人郭橐驼之后郭驼经营果园花圃供养,尽管生活窘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志,却又怀才不遇,后历经磨难,终于实现抱负,高中状元。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真情不移,痴心不改,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敢作敢为的行动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杜宝

男,50多岁,杜丽娘父亲,唐代诗人杜甫后裔,历任南安太守、淮扬安抚使、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丞相),文武双全,有百步穿杨之绝技。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尽职守,上忧国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间分毫,颇著声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爱戴。

陈最良

男,杜丽娘的家庭教师,年过六十,他满脑子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学生,教成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

三、作品主题

《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在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中,至情化身的杜丽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现出“生而有情,因情成梦”的生命存在状态,这种深厚、真挚而坚定的情感,使杜丽娘的形象绽放出思想解放与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光辉。自幼在严苛管教与约束中成长的杜丽娘,虽然鲜少与外界接触,但来自书籍中男女相恋的故事,仍然使杜丽娘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爱情这一自然情感而萌动春心。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封闭式教育,妄图压制摧残人的天然欲望的目标,在人性光辉的照耀下是很难达成的。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识,不仅造就了杜丽娘青春意识与情感意识的觉醒,更是在杜丽娘的精神世界引发动荡,促使丽娘走上打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个性解放之路。汤显祖人文主义情怀的体现,正是随着杜丽娘对爱情不懈追求而逐渐深刻的。如果汤显祖仅仅将杜丽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怀春”的少女的话,恐怕《牡丹亭还魂记》的艺术高度将会大打折扣。杜丽娘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殒,但仍在死后执着地寻觅、追求自己所坚持的爱情理想。汤显祖再次用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讴歌了生而死、死而生,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而这一爱情理想正是对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诠释。

四、艺术特色

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