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说唱类的综艺节目,可以说说唱文化已然成为所谓新潮。然说唱的词汇来源,最早是来自于古代戏曲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是自弹自唱的形式,并且加之丰富的动作表演,将一段往事或者故事,用说唱的形式表达出来。简单来说,这种艺术形式略微有些像相声,但却是戏曲的一种衍生。笔者本次想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来自浙江绍兴地区的说唱形式——绍兴摊簧。这是一种短小精悍,同时演唱时极需演员的演唱技艺,整体生动活泼,因此有着不小的受众。摊簧自清代开始流行,在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在由于群众普遍受众减少,读书人刻意控制下,昆曲式微,而相对接近大众的摊簧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摊簧主要以收录昆曲的折子戏为主,表演形式没有脱离昆曲唱腔,时而引唱高歌,时而滑稽风趣,原本偏向高雅化的昆曲,在摊簧的演绎之下,变得接地气起来。新时代的摊簧表演者,传承了老一代的摊簧表演形式,依然在绍兴一带活动。不过摊簧研究会却不止于此,作为艺术表演者,自然是希望自身的表演形式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然而现今社会,多数人对这般表演形式并不了解,并且摊簧特殊的表演模式也没能贴近现代表演,也因此,06年时摊簧陷入过一段尴尬期。不过摊簧研究会并没有放弃,多次在国内进行巡演,并且参加各类剧种展示活动,将此表演形式令更多人熟知,同时将申请非遗作为目标。最终08年终于被国务院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之中。自此,摊簧逐渐获得发展机会。摊簧研究会成员们,在研究后,除却摊簧仅有的传统曲艺形式,还纳入了上海的沪摊,并且增加了不少现代表演形式。之前仅以昆曲为主的模式,也在逐渐的重组和创新,以昆曲为骨,创造出了新时代的说唱形式。摊簧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的本身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属于群众们特殊的娱乐形式以及演唱方式。当然,大多传统艺术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或是守常不变,或是难以再度发展,不过摊簧却逐渐融合之后,在新时代也迸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