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在B站看牡丹亭,昆曲有多受人喜

QQ客服网络客服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我是真没想到!00后居然在B站上看这个↓那弹幕刷刷刷的,恨不得自己能钻进屏幕里,吼一嗓子。所以,让00后一个劲儿狂喊好听的,是啥呢?是张继青老师主演的昆曲电影《牡丹亭》。Z时代年轻人,迷恋距今已有多年!这跨次元的感情说明啥?说明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不是因为无人超越,而是足够深入人心,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刚好,今天周五,又到了#全历史看剧#时间。所以咱们就唠唠“百戏之祖”,昆曲。今天安利的片子,一部是前面提到的电影《牡丹亭》,一部是讲昆曲史的纪录片《昆曲年》。《昆曲年》中说,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能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而我们中国人,有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世界戏剧三大源头之一。发源于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后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而从南宋到明代,南戏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语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但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而真正将昆曲发展成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明嘉靖年间的杰出音乐家魏良辅。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大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也就是今天的昆曲。而在当时,听昆曲、唱昆曲是最时尚、最风靡的生活方式。大众对昆曲的痴迷程度,与现在的追星族比,真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记载:”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这个国家有很多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戏班的旅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凡盛大宴会都要雇佣这些戏班。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十分惬意,以至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也一出接一出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利玛窦来自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巧的是,当时歌剧也正在意大利兴起,不过和昆曲相比,它的黄金时代要滞后差不多两百年。那,引发全民性痴迷的昆曲,魅力在哪呢?首先是声腔表演之美。这句形容昆曲美妙唱腔的“一声即勾耳朵,四句席卷全城”,便是证明。昆曲不同于京剧、豫剧的板腔体,它的唱腔是曲牌体。凡是唱腔都必须要有曲牌,所以写昆曲的剧作家要懂曲牌,而且最好自己也能演唱。这样,他写的唱词、用的曲牌才会更符合剧情和人物。而昆曲唱腔又分为南曲和北曲。南曲只有五声音阶,特点是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抒情,一唱三叹;北曲是七声音阶,特点是字多腔少,节奏相对流畅、明快,音域比较宽泛。《牡丹亭·游园》的第一段“步步娇”就是南曲,缠绵、委婉、抒情。正因为这样的腔调才能做很多身段,才有足够空间将身段、眼神、脚步、开扇子、关扇子这一系列程式有机融合起来。当然了,这些曼妙的动作,与昆曲演员的表演也分不开。汤显祖曾就关于如何当好一名昆曲演员,这样说:“一汝神,端而虚。择良师妙侣,博解其词,而通领其意。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他告诫演员:要专心研习昆曲,结交高水平的良师益友,平时要主动观察人情世态。只有这样精神专注、严于律己,演员才可能在舞台上自如地驾驭各种角色。其次是文学情感之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这些杰出的昆曲文本,不仅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翘楚,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内容言语含蓄、内秀,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尤其汤显祖的《牡丹亭》,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年,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时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并列,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牡丹亭》中,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虽被深锁幽闺,但很大胆,不仅勇敢追求梦中情人,甚至可以为爱穿越生死。而这份超越了时代的女性自我觉醒意识,大概就是这个爱情故事,至今动人的原因。其中《游园》中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简单几句话,内涵却十分丰富,交代了春天时节,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杜丽娘准备去游园,对镜梳妆,发现自己原来这么好看,好像镜子里的人都在偷看自己。因为这个心理,才有了后面杜丽娘很多照镜子的表演,而这些手势身段都要配合文字、声腔,可见表演的基础首先是语言。还有昆剧《长生殿》中,唐明皇李隆基与妃子杨玉环之间的复杂爱情,也令人动容。起初,帝妃之爱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帝王之家的爱情,往往伴随着危机,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故事最后,有情人只能阴阳相隔。爱情、命运与大时代的动荡背景,紧紧交织在一起,让这段爱情更显得波澜壮阔。《絮阁》时争风吃醋的趣味,《埋玉》时,断、舍、离的绝望与无奈。这样五味杂陈的爱情,在戏曲舞台上极富张力,所以《长生殿》始终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深受大众喜爱。幸运的是,这项精粹高雅的艺术,还在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喜欢着。近些年,因为一些像《喝彩中国》等明星综艺栏目,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注意并喜欢上了昆曲。也让这项雅乐,在避免沦为”老年艺术“的濒危艺术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霍尊版《牡丹亭》但,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传承昆曲,没有问题。只希望在娱乐形式的前提下,能保证昆曲的本质特征,留住内核,不要过度娱乐化。你们觉得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