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高邮的南门大街。陈俨胡楠宋宁摄
8天,.55亿元!是刚刚过去的“加长版黄金周”江苏文旅消费市场收获的成绩单,在第一时间公布国庆假期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中位居榜首。文旅市场的“解冻”,吹响了经济全面复苏的集结号。
曾因体量不大,文化和旅游业只被看作经济领域的“轻骑兵”,如今俨然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融入“国内大循环”新格局。
然而,文旅消费新市场并非一朝而成,内涵更不仅仅是“吹拉弹唱”和“游山玩水”。记者连日来走访江苏多市,见证各地构建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的“江苏实践”。
文商旅融合,越“夜”越精彩
中秋虽过,在南京大板巷和升州路的牌坊口,一只名为“熙熙”的6米高萌兔仍凝神望月。沿着大板巷一路向前走,孔明灯、月饼灯、南瓜灯等各式造型的花灯错落悬挂,穿着汉服的少女提着荷花灯不时擦肩而过……“十一”黄金周期间,南京熙南里街区恢复“笪桥灯市”,着汉服、提花灯、游古巷、听戏曲,夜间繁华盛景重现。
“不是街区夜间开放了,就叫‘夜游’。拥有高品质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才能吸引到实实在在的人气,并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熙南里公司副总经理蔡磊民告诉记者,公司对大板巷进行了整体开发,除了夜市和非遗,还开发了沉浸式演出《南京喜事》,档期已预约到月底;引进国风服饰店“花间记”,用于租服装和摄影;引入“云中咖啡”“带院子的咖啡”等多个不同风格的网红咖啡店,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双节’期间共迎来客流约五十万人次,街区整体营收两三千万元。”
此般盛景并非仅在南京呈现。夜公园、水世界、灯光秀、音乐节……各类夜间文旅消费项目,激活了城市夜经济,成为刺激内需、拉动消费的有效抓手。9月底,省文旅厅首次公布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名单,南京长江路等30个集聚区入选。南京“夜之金陵”,苏州“姑苏八点半”,常州“龙城夜未央”……一个个夜间消费新品牌,成为彰显城市竞争力的新名片。
夜游退思园,夜食明清巷,夜娱暮湾尚,夜宿小桥边……记者走访同里镇期间,切身感受到了“同里夜精彩”特色夜经济品牌项目的魅力。“双节”期间,古镇专场定制退思园昆曲之夜、乐声同里、馨乐同里等“同里小剧场”系列沉浸式实景演出,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万元,同比已恢复至七成。
在苏州,“同里夜精彩”这样的“姑苏八点半”子品牌遍地开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健介绍,自4月启动以来,“姑苏八点半”系列活动不断点燃夜间文旅消费热情,推进夜间经济常态化发展,已累计拉动消费约54.5亿元,品牌效应初显。
“打造特色夜经济品牌,推动老字号品牌集聚区文旅商融合发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因疫情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活力。”省文旅厅副厅长经圣贤说。业态交叉渗透、产品跨界互动、文商旅深度融合之下,各文旅集聚区力争让游客变夜客、顾客、常客,全面升级新消费,“消费动线”不断延长。
告别“政策加持”,保消费“长流水”
毋庸讳言,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地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市场复苏政策的拉动加持。可风风光光的“黄金周”过后,文旅消费的繁荣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实现“细水长流”?
“文旅消费持续‘热’下去,离不开热点活动项目的不断推波助澜。”江苏晋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芬介绍,为提振消费意愿,常州从本地、长三角和全国三个市场,分层级、分对象、分阶段出台政策,按下刺激文旅消费“重启键”,各类大型活动将持续到12月底。而其主营的青果巷则在承接参与各类活动之余,着重推出四季不同的玩法,“青果巷春季主打读书活动,夏季主打夜间集市,秋冬季主打研学之旅,邀请一些文人大咖做私享会,不仅能吸引周边游客,更能吸引线上游客。”
如今的旅游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购”字,告别了低质、同质的纪念品,以丰富的新业态,释放着消费潜力。而高品质的产品,需要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智慧文旅的打造,是当前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的一个着力点。”南京市文旅局产业处副处长纪鹏飞说,从省里重点推出的“苏心游”APP,整合各地文旅资源,力争让游客“一机游江苏”;到当前南京市4A级以上景区实现预约入园,“南京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