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原名“昆山腔”或“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在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
平安春运回家过年
代表剧目
《牡丹亭》《鸣凤记》《长生殿》《玉簪记》《红梨记》《水浒记》《烂柯山》《十五贯》等
艺术特点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特点
昆剧素来以文词典雅、曲调清逸著称,随着它数百年的流传和沿革,昆腔与流传地的风俗文化融合,结合方言和地方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派.保留至今的有南昆、北昆和湘昆这三大流派.三者"声各小变"而"腔调略同",同宗分支,各有千秋.从风格上说,南昆细腻文雅,北昆粗犷豪放,而湘昆则直爽朴实,带有一股子"辣椒味".这些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的文化、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剧团
在中国大陆现有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于年,原名苏州苏昆剧团,年改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昆剧院、上海昆剧团、杭州浙江昆剧团、北京北方昆曲剧院、郴州湖南省昆剧团6家昆剧专业艺术团体,以及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被称为“六团(院)一所”。
保护现状
昆曲的演员主要来自:民间戏班职业艺人、士大夫蓄养的家班和业余的“串客”三个方面。万历时期,就有了著名演员蒋六、宇四等,著名的昆曲戏班有南京的沈周班,士大夫蓄养的家班有申时行、张岱等。明末清初,士大夫蓄养家班成风,著名的有阮大铖家班、长洲尤桐家班等。著名戏班有北京的聚和、三也、可娱,南京的兴化。苏州的寒香、凝碧等。道咸以来,著名的昆班有大章、大雅、全福、鸿福等。著名演员有周凤林、姜善珍等。本世纪初,坚持演出昆曲的有梅兰芳、韩世昌、俞振飞等人。年创办的昆剧传习所培养了施传镇、顾传介、周传瑛、朱传茗、沈传芷、王传淞、华传浩等一批名演员。
著名剧目
第一个昆曲剧本《浣纱记》之后,昆坛上涌现了汤显祖、沈璟、李玉、李渔、洪昇、孔尚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他们创作的《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一大批经典巨作传唱至今。
最出名的当属汤显祖的《牡丹亭》,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文化名人之一,和同时期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并列,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四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欢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
文案:周川银,程文琪
排版:程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