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遗rdquo脉相承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诞生于元代后期,由昆山人顾坚草创,最早叫昆山腔。到明代嘉靖年间,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特点,形成新的声腔,广受欢迎。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的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着“百戏之祖”之称。国际上,昆曲更与意大利歌剧、英国莎翁剧相提并论,被业内视为“雅乐”,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昆曲唱腔柔美,唱词优雅,很快便受到江南文人墨客的追捧。至明代万历年间,昆曲得到皇室认可,成为官方戏曲,出现爆发式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剧本。据记载,当时仅苏州一地,昆曲专业演员就达数千人。

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昆曲是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剧种·剧目·剧人》中写道:“昆曲独占戏曲鳌头两百余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抗衡。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作家余秋雨更形象地评价:昆曲主宰了中华民族集体审美达两百年之久。

清代中叶后,昆曲开始走下坡路,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近两百年来,昆曲几经沉浮,时而淡出人们视线,时而又被拉回来。

“纵观历史脉络,古老昆曲能够焕发新生,需要与时俱进、创造革新。”杨守松说,青春版《牡丹亭》将五十五折原本去粗取精,删减成二十九折,并利用现代剧场、起用年轻演员、加入现代审美形式进行呈现。统计显示,自年青春版《牡丹亭》启动巡演后,吸引了数十万青年人自愿走进剧院,感受昆曲之美。

昆曲工作者正主动适应快节奏的网络传播,“水磨腔”不再曲高和寡,而是知音渐多。单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看,就见证了昆曲近年来的繁荣与创新。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上海,再到海外,有厅堂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日版等。

新技术与非遗的结合,不仅让昆曲焕发了新活力,同时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观众花十几块钱的“票价”,即可坐在家中享受贵宾般的剧场体验。昆曲演出也因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昆曲、欣赏昆曲。

非遗的传承很辛苦,但它依然在路上,因为还有很多人在爱它,在传承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