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昆曲活色生香,传字辈艺术家值得

北京专业手足癣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285/

在昆曲发展史上,“传”字辈值得被永远铭记。正是在“传”字辈艺人的悉心传授下,新中国有了第一批昆曲演员——“昆大班”,创造了戏曲教育史上成材率最高,行当最齐、尖子演员最多的奇迹。“昆大班”“昆二班”和他们的老师们,使濒临灭绝的昆曲艺术得以重新传承发展,成为中国昆剧承上启下、复兴繁荣的重要力量。

今年是昆剧“传”字辈从艺一百年,也是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0周年。今天上午,“昆大班”“昆二班”的10余位老艺术家齐聚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参加“我和我的‘传’字辈老师”座谈会,从学艺生活的点滴回顾传字辈老师对他们的谆谆教诲,感念与恩师的深厚情谊。

“没有‘传’字辈的付出,就没有今天昆剧薪火相传的繁荣局面。”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说,回顾昆曲的兴衰史,多年来从《浣纱记》到《临川四梦》,曾经拥有令人向往的辉煌,徽班进京后,皮黄开始盛行,昆曲逐渐由盛而衰,面临失传的危机。苏州昆剧传习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昆剧极其困难之时挺身而出,出钱出力,聚集昆剧界前辈艺术家们,抢救和集成了一大批昆剧的传统剧目、曲目和表演技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昆曲人——“传”字辈。

年上海戏曲学校成立,第一届昆剧班,就是在“传”字辈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昆曲表演人才,人称七梁八柱。

▲“昆大班”学员练功

随后他们不顾年事已高,又继续培养“昆二班”。“昆大班”和“昆二班”的艺术家,继承了“传”字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培养了“昆三班”一直到现在“昆七班”。此外,还为京剧以及各地方戏曲无私培养了众多的戏曲人才。

▲吕传洪教戏

在学生们的眼中,“传”字辈老师的敬业、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对后代无私提携,让他们受益一生。令蔡正仁印象深刻的有两位恩师,一位是沈传芷,一直到80几岁仍在传承昆曲。“我记得有一年8月份,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沈老师教我们《连环计·梳妆掷戟》,当时他穿件汉衫、短裤,拿了一根棍子演示身段。大家知道,吕布这个角色身段很繁复,程度很激烈。我们看着老师一身一身的汗往下流……”蔡正仁说,沈传芷不仅教小生,还教闺门旦,他的很多同学都受到过沈传芷老师的教导。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周传瑛。年,文化部在苏州开设了一个昆剧培训班,周传瑛老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在教学生。“教了我们三个戏,一个是《拾柴》、,一个是《亭会》,一个是《乔醋》。前两个戏教完,《乔醋》开教没多久,周老师大量地吐血了,医院。领导让他休息,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跟我说:‘这戏只教了个开头,我得把它教完,别让大家白来一次。’于是决定由老师在病床上讲授,我做动作,由老师点头示意肯定,再回去教其他学员。”蔡正仁感慨,这在戏曲史上大概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教和学模式了。期间,白天在周老师那边学好后,晚上他还请沈老师再“开小灶”。

“这个戏就是在两位老师这样的教育下,我们把它学下来,后来成了我跟张静娴经常演出的一个剧目。”蔡正仁说,从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传”字辈老师在培养学上的呕心沥血。因为他们,中国优秀的古老剧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下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昆剧‘传’字辈从艺一百年。从这个方面来讲,能够作为‘传’字辈老师的第一代学生,我觉得非常光荣。”

“在学艺生活中,我最大的体会是传艺有情,弘承有爱。”梁谷音说,“昆大班”很多孩子家庭条件一般,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们给了大家很多的爱。学艺期间,梁谷音暑假是在沈传芷老师家过的,早上,他的子女吃青菜面,而梁谷音吃的是虾煲饭。“就是这样的待遇,没有沈老师,就没有我今天。希望他在天之灵能看到我80岁还在舞台上。”

▲华文漪、朱传茗、梁谷音

“党的百年和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看上去是偶然的,其实是必然的。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全力挽救,昆曲不会有今天。”岳美缇说,昆曲在艰难的时代曾奄奄一息,正是因为党的领导人觉得昆曲一定要挽救,所以有了“昆大班”。“回想这一段历史,我们是非常有幸的。”她感叹。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来源:上海艺术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文汇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