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艺术,经典剧目再创新,苏昆青春版牡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610/4402685.html

《牡丹亭》热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昆曲又面临着如何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年,由白先勇主持、江苏苏州昆剧院改编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获得了成功,为传统昆曲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青春版《牡丹亭》将观众锁定在具有青春激情的年轻人群体。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昆曲为他们所喜爱,他们就会自觉地为昆曲的传承和宏扬作出努力,昆曲也就能得以持续发展。而且,作为古典艺术的昆曲,要在当代发展,需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而年轻人尤其大学生是现代审美情趣的引领者和追逐者,若在传统昆曲中融入现代性因素,能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得到他们的认同,古老的昆曲也就能得以传承与流传。

而从《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来说,在古典与“青春”之间,也存在着与现代年轻观众在心灵上实现对接的因素。《牡丹亭》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中主人公为了追求幸福爱情而崇尚个性解放,这是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故这样的内容既是传统的,又具有现代意蕴,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今天的观众所接受。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当中有的正处于热恋之中,有的刚经历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他们对爱情同样有着美好的憧憬与追求,《牡丹亭》所演绎的爱情故事,正适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将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定位在具有青春激情的年轻人群体,就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应,通过昆曲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再现杜丽娘对青春、对爱情的热爱与追求,去感动与影响年轻人,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具体改编和舞台演出时,青春版《牡丹亭》也从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出发,突出了“青春”的美学意蕴。在选定演员上着眼于“青春”,要求演员具有现代青年所认同的青春靓丽的气质,以青春版的演员来表演青春版的《牡丹亭》,给青春版的观众观看。在艺术形式上,青春版《牡丹亭》也充分考虑到了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从表演程式、舞台设置、服饰到音乐唱腔等都作了较大的创新,在保持昆曲的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加入了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古老的昆曲艺术与新时代年轻观众的审美意识相融合。

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与演出,使传统昆曲与当代的年轻观众在审美情趣、情感价值上达到了完美的对接,它让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年观众领略到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因此,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搬上舞台后,便盛行于戏曲舞台,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热爱,苏州昆剧院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到全国几十所高校巡回演出,又赴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演出,还到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巡演,也为外国观众所喜爱。

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成功,给传统昆曲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昆曲《十五贯》改编成功的原因,是借助了当时特定的政治理念,而青春版《牡丹亭》的盛行,则是以时尚和青春为依托,是传统与青春结合的结果。两者相比,后者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对昆曲古典名作的改编演出,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昆曲演员,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热爱昆曲的年轻观众。而培育年轻的昆曲观众,对于昆曲的发展来说,更具有战略性,也更为重要,这也是今后的昆曲改革应予以重视和借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