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情牡丹亭一场跨越400年的爱情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m.39.net/disease/a_6090526.html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知道《牡丹亭》,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小学的课外读物上,那些冷冰冰不带一丝感情的介绍:“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伟大作品”“玉茗堂四梦之一”“歌颂了……反封建……”等等等等。

直到初中时读红楼,看到黛玉听戏,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句,不禁心动神摇,我也跟着心动神摇。这一回里摘的几句,真真是《牡丹亭》中的警句了。

母亲的《大学语文》我早就拿着偷看,但以前只对后面的小说有兴趣,这才去把选的“惊梦”一折连注释细细读过,读过之后的感觉,恰似黛玉读西厢,“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居然就跑去新华书店把《牡丹亭》买了回来。

那时候看着竖排繁体可是累极,居然也抱着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下来。现在看着书上淡淡的铅笔注音,想起那些课间和午后,恍惚间原来已经过了这许多年。

牡丹亭的浪漫与现实

《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你假如看今天的昆曲演出——演得最多的是惊梦、寻梦、拾画叫画这几出折子戏,许多完整的剧目也只演到杜丽娘回生——那么可能会认为汤显祖在剧情方面并无多大根本性的创新。

或许,你会发现些许人物身份上的不同,比如,话本小说里的杜丽娘并非家中独女,而是有个面貌清秀的弟弟;柳梦梅并非落魄寒儒,而是个“官二代”,他爸是杜丽娘之父杜宝的继任者,于是这样才住到了杜丽娘原来住的地方;

他的名字之所以叫“梦梅”也并非因为自己梦到“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而是其母“梦见食梅而有孕”。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差别,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汤显祖在塑造人物时的一些考虑。当然,话本小说里也没有穷生陈最良、石道姑、胡判官、李全、杨娘娘等这些个性独特、有血有肉的人物,甚至连伶俐可爱的小春香也没有。

然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话本小说的内容终是在儿女私情里打转,而汤显祖却将其置于宏大历史背景之下,顿时将故事的格局提升了不止一点半点。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扩展到岭南、南安、扬州、临安多地,几乎覆盖了整个南宋的疆域,于是就有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颠沛流离,而家愁之外更添国仇,整个儿将原来的一段奇闻异事改编成了一部年代大戏。

而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话本小说只有文戏,汤显祖创作的新剧情更多的是武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也就使得这出戏的可看性大大增强。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牡丹亭》里其实是有两个“柳梦梅”,一个是杜丽娘梦到的,一个是真实生活中的。两者即使相貌一样,但品行恐怕不同。

前者是杜丽娘读了《诗经》,动了春情,自己虚构出来的,而令我颇觉疑惑的是,当杜丽娘见到真实的柳梦梅时,竟对其没有半点考察,也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落差,难道杜丽娘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貌党”?

当然,也许这是属于较真了,又也许是因为在阴曹地府时杜丽娘已经知道自己将来定是要和柳梦梅成婚的,所以不必思量许多。而汤显祖早已浪漫主义地给出了回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这几句颇有庄周梦蝶的意思,总之就是让你不要详问了,何况实际生活又怎样呢?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又有多少人其实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这种人生哲学在汤显祖后来的作品《邯郸记》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荣华富贵终究是黄粱一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