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昆曲与园林牡丹亭游园惊梦发

医院订阅哦!

昆曲与园林:前世今生因缘相会

——发生在园林里的爱情传奇

明代中叶以来,造园之风盛行于南北,就在此时,迤逦之声盛起风行于江南。于是园林与昆曲便注定了某种缘分,相伴相生,相唱相和,园林里飘扬着昆曲的悦耳声音,而诸多传奇故事也必然发生在园林;于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两种世界文化遗产在圆明园就此因缘聚会,成为一种最具文化代表性的“皇家风范”。园林和昆曲都是雅致玲珑的艺术,传奇故事发生于园林,而又传唱于园林;园林为传奇故事的发生营造了意趣盎然的生动意境,更为其演出增添了许多富丽堂皇和风雅婉约的色彩。

园林的静谧雅致常常激发传奇作家的诗心意趣和创作活力,他们才会文思泉涌、下笔如神,用手中生花妙笔为剧中的才子佳人安排一次又一次如梦似幻、如泣如诉的相会,或是花间偶遇、路边邂逅,或是梦中相逢、互诉衷情,或是诗文互赏、琴声传情。顾聆森先生称之为“昆曲的‘园林范式’”,园林与昆曲自然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昆曲是流动的园林

园林是凝固的昆曲

皇家园林更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典范之作,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过程中的集大成者。当正处乾嘉盛世的清廷在修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时,就在不停地借鉴苏州园林的造园经验和技巧,圆明园是中国文化领域中的瑰丽宝藏,虽经岁月洗礼,仍然闪耀着迷人的光彩。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国园林艺术是逐渐成为一门融合文学、戏剧、哲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极高的艺术,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门显学。著名的园林学者、苏州大学曹林娣教授认为苏州园林是诗化的艺术,是凝固的诗歌,她认为:“以诗文造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最重要原因。”[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九家苏州园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名至实归。

昆曲是中国戏剧艺术中的辉煌篇章,亦是是中国艺术花苑中的一枝奇葩,被称之为“百戏之母”,中国其他戏曲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昆曲的滋养和影响。其缠绵婉转、一唱三叹的“水磨调”风格,曲笛悠扬,柔婉绵长,唱尽天下才子佳人之情事,让人为之迷醉神往。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昆曲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曾经的浅唱低吟,现在的曲高和寡;曾经有过众人吟唱“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场面,[③]后来一段时间里却是昆坛寂寥,应者无几。可想而知昆曲的生存空间如此狭窄,生存状态不尽如人意。但是,艺术自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历经六百年的磨砺后,依然葆有迷人的魅力,散发着夺目的光彩。戏曲艺术是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朗诵、书法、舞蹈、绘画、建筑、服饰等诸多元素于一体。著名戏剧理论家朱栋霖教授指出戏曲艺术亦是诗化艺术,是流动的诗,“诗本性,一直是戏剧的生命。中国戏曲就是最好的剧诗,是运用综合形式追求诗意的理想的剧诗形态”“舞台演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诗化的意境,就是要创造一个诗意盎然,诗情画意的境界。”[④]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曲再次受到人们的热捧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