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传统戏曲外译新路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传统戏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形式,就其外译而言,对译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追求突破内容桎梏、以外语直接表演从而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新时代,译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译者不仅需要精通汉语和外语,还必须熟悉中国传统戏曲的专业知识。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对具有重要艺术价值、蕴含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戏曲进行外译,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绝佳窗口。截至目前,已有不少译者对传统戏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译介,研究者也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现有的传统戏曲外译作品和研究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对外传播。例如,翻译内容多囿于少数经典剧目,翻译成果多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用于演出的翻译成果较为匮乏,不同传播渠道下的翻译目的不够明确等。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翻译路径作出梳理,以期为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戏曲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传统戏曲外译的内容选择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有三百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浩如烟海。

译介至国外的中国戏曲剧种剧目则屈指可数,此中大多数又为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经典剧目,如京剧《打渔杀家》《凤还巢》,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越剧《西厢记》,以及昆曲《牡丹亭》等。一方面,选择国内公认的经典剧目进行翻译起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经典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选择却也在无形中造成了传统戏曲外译主题和内容的局限性。以昆曲为例,《牡丹亭》等以爱情为主题的明清传奇是长久以来昆曲外译的重头戏,这些作品的确也引发了海外市场对昆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