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昆剧经典之作红楼梦传奇百年后重现

日前,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在苏州大学举行首次公演,这也是多年来这部昆剧经典之作首次在舞台重现。当晚,很多学生和市民席地而坐,陶醉在宝黛葬花、听雨的吟唱里。

《红楼梦传奇》的前世今生

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问世,仲振奎在京城“得《红楼梦》于枕上读之,哀宝玉之痴心,伤黛玉、晴雯之薄命,恶宝钗、袭人之阴险,而喜其书之缠绵悱恻有手挥目送之妙也”,最早洞见《红楼梦》的伟大艺术价值。仲振奎将其全貌转化为可在戏台上唱念做打的昆曲传奇,一年后写下了《葬花》一折,后又改编并亲自谱曲成《红楼梦传奇》五十六折,并很快为优伶所采,粉墨登场,首演于扬州。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问世之际,恰处在花雅争胜的关键时期。雅部昆曲演出阵地在逐渐萎缩,一部五十六出的鸿篇巨制,在当时已难以找到全本演出的舞台了,反而成就了其中一些经典折子戏的流传。《集成曲谱》即收有仲氏《红楼梦传奇》的四折,为《葬花》《扇笑》《听雨》《补裘》。之后又出现多种《红楼梦》戏曲改编本,但在剧坛盛演不衰的仍是仲氏《红楼梦传奇》。后来随着民国昆曲的衰落,《红楼梦传奇》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但仲振奎的改编走向,一直影响到近代红楼戏的表现形式。

就剧本而言,《红楼梦传奇》颇具艺术感染力。仲振奎提炼出了“悲金悼玉”的主线,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与剧中人物情感,在昆剧中保留了曹雪芹笔下丰富的人情世态、生活细节,一层一层展露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作为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仲振奎对大家庭里交错的人际关系、生活风貌有着更真切的感受,这也成为许多现代红楼剧本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就谱曲而言,仲振奎精通音律,按谱填词,熟谙曲牌,情真意切,形象动人,而曲词未达之处又能以恰当的道白弥补,使得剧作完整而不显得局促,雅俗共赏。《红楼梦传奇》曾被评价为“谱曲得风气之先”,在其南北曲套曲的运用中可见一二。比如在《葬花》中黛玉出场时所奏的《越调斗鹌鹑》一曲,便运用了清新明快的北曲,“然听其哀感顽艳,凄恻酸楚,虽少缠绵之致,殊有悲凉之慨”,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为听惯了《牡丹亭》等温婉绵长的南曲的观众带来一番新鲜的听觉体验。

此次的昆剧演出便取仲振奎《红楼梦传奇》的《葬花》《听雨》与清代吴镐所作《红楼梦散套》的《焚稿》《诉愁》,合为四折,仍名为《红楼梦传奇》。

重现古剧原貌、古曲本色

把百年前已经躺在图书馆内的文字资料重新搬上舞台,向现代人重现古剧原貌、古曲本色,对苏州昆曲传习所的新老艺术家们来说,是倾全力无回报也要坚持做好的使命。正如苏州昆剧传习所副所长、《红楼梦传奇》导演薛年椿所说:“我们要守住昆曲的魂。”

虽然《红楼梦传奇》古本中已有唱词和旋律,但昆曲“唱念做打”中的“做”,即全部舞蹈化的形体动作,仍需要重新设计和揣摩。薛年椿和所有演员每排好一出戏,就请来“继”“承”“弘”三代传字辈演员前来观看指导,再一次次打磨和修改。“我们仅用简单的一桌两椅,不去借助华丽的舞美灯光,还原最传统、最本真的昆曲形态,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中心,依靠演员的表演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传承”是本次演出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

“《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文学性,选择排演这出戏,也是为了培养具备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昆剧演员。”92岁高龄的《红楼梦传奇》艺术总监顾笃璜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领军人。年,正是在他的倡导下重建了昆剧传习所,在这个卧虎藏龙的民间社团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昆剧传字辈演员。

早在年,顾笃璜在执导《长生殿》时,就曾经找演员排了两场《红楼梦传奇》,后来两出戏无法同时兼顾,只好作罢。直到今年年初,从演员到导演一切就位,昆剧《红楼梦传奇》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而这部戏有一处最为打动人,戏台上是年轻的面庞,台下伴奏的演奏家包括导演,却都是已经退休的昆剧老艺术家们,花甲之年仍不减对昆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恪守专业精神,怀揣饱满的激情,为青年演员们保驾护航。

《红楼梦传奇》的四折戏中共有宝玉、黛玉、紫鹃、李纨四个角色,8个月来寒来暑往,几位青年演员在自身的演职工作中,坚持抽出半天时间参与排练,并在江苏省昆剧研究会副会长朱栋霖、中央美院教授董梅的指导下钻研学习剧本。顾笃璜的女儿顾其正披星戴月亲手制作桌椅道具,剧中的戏服根据人物性格由苏州镇湖的绣娘定制。

四折戏70支曲,使用67支不同曲牌,还是仲振奎、吴镐两位剧作家自订曲谱,用丰富多彩的曲牌完成宝黛的音乐形象,而当晚串演的四位青年演员唱来声情并茂,哀伤处台下不少女学生纷纷落泪。

在首场演出之后,《红楼梦传奇》将于10月14日在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再度亮相,这四折戏中的宝黛情长将感染更多的观众。(本报记者苏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