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昆曲 >> 昆曲评价 >> 三军司令单皮鼓

三军司令单皮鼓

刘军连医生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在剧场看京剧精彩的武戏,在敌我双方的激烈打斗中,伴奏乐队中的“武场”,包括单皮鼓、大锣、齐钹和小锣,敲击得如同撒豆一般激烈。正当双方打得风生水起时,突然只见乐队中的鼓师,手上的两个鼓键子,往单皮鼓上一立,鼓音、锣声、钹声立即戛然而止,然后场上鼓师鼓键轻轻一扬,一个清脆的“四击头”,配合敌我双方一个严丝合缝的“亮相”,立即引起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

单皮鼓

文戏中鼓师的作用

文戏中,鼓师有什么作用呢?当扮演的角色在演唱中,鼓师一手执檀板,一手执鼓键,为演员衡量着板、眼,执掌着节奏,当演员最后一个长的拖腔时,鼓师的两个鼓键子敲起急促而均匀的鼓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响声,伴随着演员那高亢跌宕的唱腔,观众禁不住鼓起掌来。

如果说京剧文场中的胡琴是乐队的魂,单皮鼓就是整个乐队的首、整个乐队的指挥。那两根鼓键子和西洋乐队的指挥棒作用是完完全全一样的。鼓师手持两根小小的鼓键子,一会儿敲击,一会儿停止;一会儿横立在鼓上。一会儿斜停在鼓边。一会儿双手一扬,一会儿单手一挥,整个乐队的乐师们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这两个鼓键子就像会讲话的人一样灵通,不但声音千变万化,而且那灵活的手势也令人赏心悦目。所以这打鼓、这敲击乐器,不但是一种艺术欣赏,也是一种中国文化,其中还传递着多少中国故事,洋洋大观,真是好听、好看,还好玩。

清代单皮鼓故宫博物院藏京剧乐器

“帝师”沈立成

据现有文献,最初见于文字记载的鼓师是沈立成,生于咸丰三年(),安徽人,初随苏籍曲师学习昆鼓兼皮黄鼓,立成天资聪颖,悟性极强,因而无论是昆曲还是皮黄剧目,打鼓击节均得心应手。光绪初年,二十余岁的沈立成即搭四喜班掌鼓,戏曲史家王芷章在《清代伶官传》中,写沈立成“敏于求知,故其艺乃如长江大河,浩瀚无涯矣。”光绪五年(),沈立成被挑选入昇平署,成为宫廷“随手”,直到清廷灭亡,一干就是二三十年。

由于沈立成多年在宫中打鼓,热爱京剧鼓艺的清朝皇帝光绪曾经向他学习多年。当时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他是帝师,还流传着一些故事。相传有一天,乐队众人员又来到光绪住所瀛台与其共同演奏,沈立成见皇帝的桌上放着一盒点心,生性幽默的沈立成即心生一计,“即用鼓槌,假为度曲击其盖,上(光绪帝)亦随之击,沈作恐帝敲盖弗及意(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即取盖,放上(光绪帝)前,盖去而点心外露……”这时光绪皇帝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遂分赏众人食之”(见《清代伶官传·沈立成条》)。

沈立成除在宫中“承差”以外,在四喜班打鼓二十余年,先后为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掌鼓,他打鼓下键击节有力,节奏快慢得当,腕力惊人,鼓点铿锵。而且甘当绿叶,与诸名伶配合默契,所以成为当时最有名的鼓师。

白登云(右)乔玉泉

名师出高徒

沈立成的门人弟子甚多,有刘永顺、王景福、汪子良、郭德顺、唐宗成、杭子和、尚泽久等十余人,衣钵广传,日后许多名鼓师都出其门下。例如,为谭鑫培打鼓的刘永顺(又名刘顺),拜师沈立成及陆昌立,刘永顺学艺刻苦,故屡有收获,对于昆曲和皮黄剧目均极熟稔,能打的昆黄剧目不下一二百出,均能与演员默契相合,不过不欠,故成为名鼓师。民国初年,刘永顺继泰斗鼓师李五李奎林之后,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掌鼓,与琴师梅雨田成为谭大王的左右手。

这个李奎林又是何许人?李奎林,北京人,生于清咸丰七年(),弟兄5人,他是老五,他的长兄李春元,是皮黄班的名鼓师,长期在四喜班打鼓。他的四兄李春泉,是一位名琴师,长期在四喜班为梅巧玲拉琴。李奎林自幼习鼓,拜在和春班打鼓的名鼓琴潘阿巧为师。阿巧英年早逝,奎林尚在青年,艺未成就,幸而其四兄李春泉——名琴师沈星培之徒——对其日日监督,并在十六岁时即令其搭四喜班演奏,随着日月推移,李奎林的鼓艺与日俱进。他腕力很冲,开始以打武戏见长,但是渐渐在其兄李四的熏陶下,皮黄的文戏甚至昆曲剧目都不在话下,昆乱文武不挡。

光绪十六年(),李奎林被挑选进升平署,在宫内承差,当时的名老生谭鑫培、孙菊仙都邀他任鼓师。光绪二十二年(),谭鑫培组班任班主,便邀请李奎林作为他私人鼓师,两人合作二十余年,对谭派艺术的形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还有一位名鼓师也是沈立成(沈大)的学生,那便是鲍桂山。不过,在宫内承差的沈立成分身无术,桂山又转拜叧一打武戏著称的名鼓师郝春年(郝六)。经过两位名师的教授,鼓艺自然非同小可,后来武生泰斗杨小楼入宫承差,便由桂山执槌为小楼名剧《长坂坡》击鼓,由于其经常在茶园观看杨小楼武戏,熟悉杨的技艺,所以鼓打得合拍赴节,十分恰当,从此鲍桂山为杨小楼打鼓三十年,成为杨小楼创立的杨派艺术不可或缺的左右手。鲍的门徒甚多,后多为名鼓师,如白登云、乔玉泉等。

另一打武戏的名鼓师为侯双印,他是为梆子班掌鼓者,著名梆子艺术家侯俊山、响九霄(田际云)皆请他执鼓。梆子班的鼓艺,比皮黄班打鼓腕力更冲、节奏更强,而且武场中加齐钹伴奏是梆子班创造的,皮黄班后来才吸收过来。侯双印的儿子侯长清,弟子何斌清,后来都成为打京剧的名鼓师。长清长期担任尚小云的鼓师,而斌清更了不得,梅兰芳先生年轻唱戏尚籍籍无名时,斌清就为梅先生打鼓,一直打到年,梅大师离京赴沪为止。大师的多少新戏,也都是与斌清一起参与创作的,所以梅派的创立,斌清也是一位重要的功臣。

杭子和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位杰出的京剧鼓师。他出于名师沈大名下,会戏甚多,文武昆乱各戏,都能执鼓。年前后,杭子和开始为余叔岩掌鼓,二人合作二十余年,余叔岩所录制的十八张半唱片,其中他打了有一多半。人说杭子和的鼓艺,凝练雅正,两手腕力匀称,厚重圆润,后成为杨宝森的专职鼓师,对于余、杨两流派的创立,他与琴师李佩卿、杨宝忠共同付出了心血。

另一名鼓师白登云,是名鼓师鲍桂山的弟子,曾与程砚秋合作,深得程赏识,年后成为程砚秋专职鼓师,因他深谙程派艺术三昧。程先生逝世后,白登云又为程派传人赵荣琛掌鼓,后又调往中国戏曲学院任教。由于他鼓艺精绝,没有任何剧目能够难住他,因此有“一代鼓王”的美誉。

乔玉泉长期担任马连良的鼓师,又名乔三,也是名鼓师鲍桂山的弟子。他开始学京剧老生,故与唱老生的马连良执鼓,两人共事近二十年,在台上是默契的合作者,在台下是最好的朋友。乔玉泉太了解马连良的艺术了,马在台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举手投足,唱念做打,乔玉泉的鼓都能打在筋节处,打出了节奏,打出了情绪,打出了感情。所以这位被尊称为乔三爷的鼓师对于马派的创立,功莫大焉,是马派的缔造者之一。

近数十年优秀鼓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京剧发展的高峰期。随着多少京剧艺术家的诞生,为他们伴奏的琴师和鼓师也纷纷涌现。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的名鼓师赓金群,文武戏都打得极为精彩,又富有创造性和音乐设计的禀赋,特别是他作为京剧现代戏《红灯记》的指挥,是首次用手势和鼓键子作为中西乐混合乐队的指挥,在京剧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另外,如梅兰芳后期鼓师裴世长,谭富英鼓师谭世秀,都出师于名鼓师的名下,打梅派、谭派戏,都打出了韵味,打出了精髓,是艺术家的左膀右臂。

此外,国家京剧院的著名鼓师还有王凤朝、李朝阳、唐继荣、苏广忠,北京京剧院的金惠武、王葳,战友京剧团的名鼓师冯洪起,中国戏曲学院任教鼓师耿连军等,都是一时瑜亮,在打鼓技艺上共同的特点是会戏多,文武戏、流派戏,都能让演员感觉很舒服,能帮助把己之所长尽量展示出来。还有一位令人赞佩的老鼓师王玉璞,他把一生献给了所钟爱的打鼓艺术,直到年五一节,96岁高龄的他还去上海做线上表演,为名旦史依弘打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捧印”一折。

京剧的鼓师,后台把其比作“三军司令”,因为它不仅仅是乐队的指挥,而且一出戏演出时间的长短、节奏的强弱、感情的渲染、气氛的营造,都和鼓打得好坏有极大的关系。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张永和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