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手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也带动了商业的兴盛,社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这种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奢侈之风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明清时期的苏州被誉为全国服饰风尚之城,苏州在当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各种手工工艺都聚集于苏州,商业、贸易的频繁往来使苏州的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将苏州的服饰作为一种潮流,开始广泛地传播和推崇。也是在这一时期,起源于吴地的昆剧开始盛行,并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剧种,深受上至君王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昆剧也因此而成为明清时期全民性的文化项目。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昆剧服饰吸收了当时服饰风尚的特点,昆剧服饰也因此变得独具特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清服饰风尚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它对昆剧服饰的影响有哪些?什么是明清服饰风尚?明朝时期,明太祖开始推崇程朱理学,并将程朱解释的四书五经作为当时的官方教材,而当时的科举制度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明朝主张禁欲主义,并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在当时就是天理的对立物,这种极端的礼教纲常限制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需求。到了明代中期,各地的手工业开始兴起,农产品也开始朝着商品化发展,商业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中,社会风尚也开始变化,以往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开始被人们所正视,其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封建礼法秩序也因此被颠覆。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人们逐渐开始正视利益关系和追求美好的生活,并开始追求人民的解放和个l生的发展。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则认为“好货、好色”是人的自然要求,并强调了“私欲”的正当性。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可以证明,明朝中后期奢侈的社会风气开始盛行,并形成了以“衣、食、住、行、用”为主的生活性消费风俗。奢侈的社会风气最早起源于当时的江南地区,而发源地就是当时工商业极其发达、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苏州。苏州的奢侈之风由来已久,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就盛行了。由于苏州在当时是商业重地,商人在全国各地频繁往来的过程中将苏州的奢侈之风传播到了各个地方,据史料中记载,当时全国的奢侈之风都是起源于苏州,一时间,奢侈的风气充斥着整个社会。当时的扬州原本是个民风淳朴的古城,后因受到苏州的影响,社会风气也逐渐向奢侈转变,人们的服饰开始变得复杂、华丽。而当时的湖广地区、山西等地都受到了苏州奢侈之风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苏州不但是奢侈之风的发源,其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快速发展的手工业成为当时引领全国的时尚之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使苏州在服饰的制作方面讲究精美、华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州的人们开始重视穿着和装扮,当时全国妇女的装饰以苏州为首。苏州的服饰做工精美,样式美观,身着起来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当时苏州女性的妆容也极具特点,并受到了全国各地女性的喜爱和模仿瞬-。当时苏州的妆饰对全国各地的影响极大,苏卅I的服饰风尚也被传播到了后宫,有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后宫的妃子所穿的服装和所化的妆容都是根据苏卅I流行的样式而来的,这也改变了全国模仿宫廷服饰的传统。在明清时期,苏州被誉为全国的时尚风向标。明清“时世妆”与昆剧昆曲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最早在苏州一带盛行,后来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风靡大江南北,从此昆剧也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乾隆、嘉庆时期,昆剧受到了统治阶层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昆剧的发展也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乾嘉之盛”。在奢侈的社会风气以及统治阶级和文人的支持下,有“正声雅乐”之称的昆剧在服饰装点以及排场阵势上远远超过了其他戏剧。据康熙时期的《天宝曲史》中记载,昆曲的服饰、妆点极其复杂,而明清时期所盛行的“时世妆”也被昆曲所运用。清朝道光年间的《穿戴提纲》中曾对宫廷昆剧演出时的服饰进行详细的记录,其中有提到“牡丹头”和“月华裙”。昆剧中的“牡丹头”是什么?“牡丹头”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诞生于苏州的一种利用假发盘出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发型。《三冈识略》中对牡丹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当时的妇女都在追求一种新式的发型,这款发型高三寸多,后经过改造的发型高度达六七寸,发型表面光润蓬松,被称为“牡丹头”,这款发型都是依靠假发作为衬垫,因此,具有一定的重量。随着“牡丹头”的传播和发展,全国各地的妇女开始喜爱这款发型,“牡丹头”随后也被传播到宫中,并在后宫中开始流行。昆剧中的“月华裙”是什么?“月华裙”兴起于明朝,是一种腰间有几十行细褶的浅色花裙,是明朝时期一种常见的女陛服装。在昆剧中,“牡丹头”、“月华裙”等时世妆被大量运用,但这些时世妆在昆剧中并不是统治阶层妇女的装扮,而是一些丫鬟、侍女等所使用的装扮,这其实体现了明清时期社会正统思想对“时世妆”的批判态度。封建思想对明清服饰的影响是什么?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来看,传统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以及经济方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宗法一体化结构,这种趋于稳定的社会结构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对于一切具有危害性的新事物和新思想都会被消灭。就算是那些宣传新道德思想的有识之士们,他们也无法将正统观念从自己的脑海中连根拔起。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下,妇德和华服艳妆是对立的,而当时社会上一些尊崇传统封建思想的学者们也纷纷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华服艳妆的批判,例如《吴俗讽喻诗》中的:“城中高髻四方慕,翻新花样原无据。今时只重伎家妆,缟衣綦巾人不顾。”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将“牡丹头”和“月华裙”等“时世妆”运用在昆剧丫鬟、侍女等地位低下的人身上是因为受到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社会心理的影响。明清服饰风尚与昆剧服饰明清时期的一些流行服饰被昆剧服饰大量借鉴和使用,例如在昆剧中为了达到极美的效果,昆剧中的尼姑和道姑都会身着一种名叫“田相衣”的服装,这是一种用菱形或长方形的杂色绸缎拼接起来的服装,其纹饰具有超强的美感。其实“田相衣”又叫做“水田衣”,是明朝崇祯时期非常流行的女装,最早兴起于苏州,当时是一种用零碎的布料拼接而成的“田相”背褡。据史料《闲情偶寄》中记载,田相衣原本是佛教的法衣,佛教在制作三衣时,用布条纵横交错、拼接,组成的“田”的字样,佛教的信奉者对这种“田”字形衣服的意义是这样解释的:田畦可以储水供禾苗生长,有养形养命的作用,根据这种想法来制作法衣其目的是为了增长僧人心中的善苗,以养身法慧命,身着这样的法衣不但能够增长人们心中的善苗,还能帮助人们摆脱欲1。后来,经过稍加改进和创新,田相衣便发展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女装。此外,还有昆剧服饰中常见的“金貂巾”也是当时社会女性身着的流行服装,最先也是兴起于苏州,后来被传播到全国各个地方,受到了全社会女性的喜爱。明清时期还流行一种双梁布鞋,被称为蝴蝶落花鞋,此鞋为薄底,上面有黑色和蓝色绒线的绣花,鞋头部分装饰了一种能活动的绒剪蝴蝶。这种鞋后来被昆剧所使用,《蝴蝶梦》中主角庄生穿的就是这种鞋。明清时期,昆剧在全民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昆剧服装对当时的服饰风尚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誉为“正声雅乐”的昆剧极受统治阶层的喜爱。据史料《酌中志》中的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统治者在打猎的过程中曾专门模仿昆剧《白兔记》中咬脐郎打猎时的装扮,身穿窄袖箭衣,头戴发冠,插着长雉翎毛。当时的统治者将这种模仿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另外,在清朝时期,崇尚武术的满族统治者也被昆剧“曲局静好”的特点所吸引,并开始喜欢上了昆剧。有史料记载,康熙到苏州时曾多次传召戏班表演昆剧,并一连看了二十多场。综述:统治阶层的喜爱和推崇促进了昆剧的传播和发展,而昆剧在当时的盛行已经到了连三岁孩童都能熟背戏文的程度。在昆剧对当时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中也包括对服饰的影响,昆剧服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奇”和“美”的心理,昆剧服饰正因为具备了“新奇”和“美”两种流行要素,才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道德观念的诞生使奢侈的社会风气开始蔓延,人们在服饰方面开始追求华丽、新颖、潮流,极具特色的明清服饰风尚也因此而诞生。就在人们追求服饰风尚的同时,昆剧开始兴起,并受到了统治阶层和平民百姓的喜爱,昆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服饰风尚的影响,从而大量运用当时社会上极其流行的服装和妆容,昆剧的服饰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并反过来对当时的文化社会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参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服饰民俗学》、《昆剧》等;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谢谢您的阅读,请帮我点赞、分享;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