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看不见自己,一生在做社会的傀儡

图ByJamesTurrell

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没有光。

即使有,

也是精神被灌醉后的虚妄之光,

在生存斗争中滋生出了狡诈之光,

被教育后的仇恨之光;

因为看不到自己而产生的空洞迷茫之光。

真正的生命之光,早就熄灭了。

99%的人看不见自己

一生在做社会的傀儡

孙娟

来源

孙娟的书房

有年冬天我在老家,和一位旧友喝茶,他在单位工作多年。

他说:“南方人创业?那不是自己找罪受?看我现在的工作多好,上班喝喝茶,工作也不累,下午还能早下班接孩子。晚上约朋友喝顿酒。生活多舒坦。人要学会享福。

干嘛啊那是?放着铁饭碗不要,出去折腾?以为自己不是普通人?连这点都想不开,人啊,要学会享福。”

几天后我到深圳,去见了另外一位朋友,欧洲留学回来,四十岁上下,初创公司三年。

我是在一家废弃的厂房里找到他。

炎热,没有空调,吹着两台风扇,他正和几位技术员伏案检查图纸。

看我进来,欢快的要求我坐,喝茶。

一阵生命的活泼气息迎面而来。

首先是他的眼神。

谁都会笑,但眼神能出卖一个人的心境。

我在老家半年,已经没有见到这么明亮、透彻、快乐的眼神了。

按说,他没有国家编制,白手起家,生存风险如影随形。可是他眼神里透露出的自由,快乐,却告诉我他当下的心境如此释放。

再回头想想,老家那位“享福论”的旧友,从来没有这种眼神,他的微笑总是礼貌性的笑容,他的眼神永远是暗淡、浑浊的。

有人伺候着身体,有人伺候着灵魂。

但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拥有的物品清单。

人所有的痛苦,焦虑、恐慌全部都来自看不到自己

因为无法内观、自省、习惯于将思想交给外界价值体系、社会规则;而肉身,只能只这副精神傀儡的傀儡。

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但人很容易拥有虚假的自我意识而不自知,你所知道的你自己,其实根本不是你自己。

尤其在中国人的眼里,一切人,都是关系、身份、地位、年龄、辈分,唯独不是“人”。

而这些关系、身份、地位、年龄、辈分,都是以“我”为中心定义的。和我无关系的就是“无”。

中国人的眼里没有“生命”。更看不到作为“人”自来就有的这份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你是谁?

99.9%的人会回答说,他是一个大夫,他是一个学生。(这是社会身份,不是他。)

有人说他是一个母亲,他是一个儿子(这是辈分,不是他)。

有人会说他是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这是社会性别,或者生理性别,也不是他)

有人会说他是王富贵,她是陈漫香。(这是他的名字,一个符号而已。)

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人的身份、地位、年龄、辈分,也能看到自己的这些特征,唯独看不见人。

没有攀比就没有人生

但是不比的人也喜欢说一句:“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的水平就行啦。”

如果真的意识到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就一定会尽力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达到的状态实现了,而不是用这套说辞自我安慰了。

对人的所有社会定义,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根据定义自觉遵守相关的行为规则,以利于社会良好运行。

因为对一个人有了定义,社会便会对他有期待,也就有了行为约束。

如何约束一个人?规矩。

规矩的表现形式如何?

传统社会靠风俗观念,社会舆论。现代社会靠法律。

规矩的落脚点在哪?在社会对人的定义。

这些能约束人的规矩,让人在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彻底浸淫其中。

以至于,人们以为观念是自己自愿的,天经地义的,不加质疑的。

这些观念是怎么来的?

这些不是生活经验,而是被故意灌输后,底层社会人们口口相传,无从分辨真假的、无需分析辩证的简单观念。

这是一条思维捷径。

类似的悄悄植入人们思维力的观念还有很多。

人们往往习惯于依据观念,而不是对事实的洞察,分析后做决定。

又如何能做出正确的事情,突破眼前的困境?

人能一眼发现的规矩如法律,制度,行为规则。

最难发现的,隐藏的最深的是社会舆论推崇的价值观、风俗观念,以及你由此自发产生的人生目标。

这三十年,人们一窝蜂去追求的人生目标,有过几次变化,全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第一种是,人的一生要以成功和失败这两个指标来评价。成功意味着有名有利有官职,失败意味着没混出来,一切平庸。

第二种是,匠人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就是自毁前程。

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依循着这些标准去追求。

社会上绝对不会推崇这样一种价值观,让人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活着。

想成功就成功,不想成功就不成功。

单位里,设置了职称和职位,荣誉和奖状,告诉人们实现的路径,并教育你这是一条你应该走的路。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走别人设定好的这条路,却没去想想为什么自己的一生就被这样塑造了。

社会中,设置了拿学位、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换房子、换车。

所有人的人生发展路径都像一台流水线上设置的统一模式。

很少人会质疑这一套程序,却有很多人都在比谁的房子大,谁的车子贵,谁的娃多。

都在被别人划的这个圈里循规蹈矩的起舞,还在互相比较谁舞的更好。

永远看不到画圈的人,在高处看着这一切。

再问自己一次,你是谁?

如果你心中泛起的仍然是身份、性别、辈分、年龄、社会关系。

说明你已经被看不见的社会镣铐牢牢锁住了。

你困在了无形的观念玻璃牢笼里。

这些风俗习惯、社会规则、价值观念、舆论压力、再加上暴力机关、给人布下天罗地网。

所谓天下英才入我瓮中、一辈子都耗在这个游戏里。

你是一个地球上的生命,有自己的头脑和自由行走的躯体。

你有血脉流动,有感知,能感受到地球上的一切。

其次你才是个人。

你不同于植物,根扎在土壤中,不能移动。

你也不同于动物,他们无法借助人类世界的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才是男人女人,蒙古人种还是高加索人种,但这就已然有了社会属性,更别提国籍和社会职业了。

看到自己原初的生命、本来自如的样子。才会看到所谓社会规则,在一个生命面前,如此狭隘局促。

当一个人真正的看到自己,就能找回生命本来就有的爱、真实、悲悯、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一个社会规则的傀儡,才算是找回了自己的灵魂。

一定要按照你眼前的社会规则走完自己的一生吗?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刀锋》就探讨了这样的问题。

《月亮和六便士》里,35岁,经济富裕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证券经纪人,抛妻弃子,丢掉工作去学画画。

他最终在远离社会的塔希提岛定居。他画出的画不卖,甚至不邀请他人观看。

他彻底不需要社会认可,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最终死在了自己的画中,心满意足。

他不是应该一直干着金融,享受着中产的舒适吗?如果人人都像他这么干,个人自由了,幸福了,但是社会就乱套了。

《刀锋》里的主人公,不按照社会期待生活,不结婚不上班,到处云游学习,什么都学。

最后混在人群中做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出租车司机。

按照社会规则来看,他的人生如此荒诞不经,最后的结局又是那么失败。

这些行为,都是人看到自己以后,真正去追求作为人的自由。

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希望你这样想,不然社会就乱套了。

伏尔泰讲: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但千万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把我宰掉。

作为一个地球上的生命,一个能够自己主宰自己思想和躯体的人类。

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是本能,也是基本的权利。

只需要甄别出社会给你的定义,找到自己真正的内核,卸掉束缚自我的隐性枷锁,擦掉笼罩在心灵明镜上的桎梏、伪装与尘土,让它发出本来自由的光芒。

王阳明讲,我性自足。灵魂的能量是神奇而巨大的,找到自己真正的灵魂,驾驭着自然给你的超级自性。实现真正的自我和自由。

THE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长三角论坛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新书分享会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