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易中天,为何看不上秋雨余秋雨回应我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人相轻这回事,自古有之,就连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曹丕都发出了这番感叹,由此可见文人之间的争斗,还真是个“传统”。文人相轻说白了,其实是思想意识上的争斗。

如果具体化一点来举几个例子,在文学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轻”问题,大概是古代流派的瞧不起现代流派的,严肃文学鄙夷通俗文学,通俗文学瞧不上“赚钱文学(例如现在的各种套路化小说)”。

还有一种比较受轻视的是给官方写文字的,首当其冲直指宋玉,因“媚上”一直被历代文坛所打压;就连诗仙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是因为替杨贵妃所作,哪怕辞藻华美浓稠艳丽,一直以来也多有声音抨击其过于“匠气”。

到了近现代,由于正好赶上社会大变革,加之中西方思想互相碰撞,这种“相轻”的行为更加明显,不提我们比较熟悉的胡适、鲁迅等人之间的口诛笔伐,也不说林徽因、张爱玲、冰心等才女直接的矛盾,就连刘文典这种国学大师都忍不住有想要嘲讽的人。

刘文典嘲讽的是谁?是沈从文。刘文典就是上面说过的,搞古代文学研究的,尤其是对庄子研究特别透彻,曾放言道:“全中国懂庄子的就两个半人,庄子本人算一个,乌七杂八的算半个,剩下一个就是我。”如此恃才傲物之人自然很难服气其他人,整个西南联大唯一能让刘文典佩服的,也就是陈寅恪。

碰到沈从文要升教授的时候,刘文典直接嘲讽:“沈从文算什么教授?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要是我给开工资,陈寅恪应该拿四百块,我拿四十块,朱自清拿四块,沈从文四毛钱都没有。它都当教授了,那我是什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

就连碰到日军轰炸机袭击,全校师生一起逃跑的时候,刘文典也不忘骂一骂沈从文:“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什么用都没有,跟着跑什么跑啊!”

沈从文当时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内心肯定已经将刘文典骂了八百遍,不过他也没办法拿刘文典怎么样,毕竟刘文典可是堪称民国第一“狂人”,就连老蒋都曾被他骂道:“你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

这样看来,易中天与余秋雨之间的矛盾似乎也显得挺正常,毕竟文化人互相瞧不起,这可是文学圈的老传统了,无论古今中外全都是一个样。

易中天嘛,《百家讲坛》的代表人物,讲话风趣幽默,能将历史故事讲得通俗易懂,一经曝光就获得了万人追捧,可以说是目前历史领域比较知名的一位学者,主攻的历史方向是三国以及秦汉史。

余秋雨是近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虽然也搞历史研究,但跟易中天不是一个方向。

余秋雨研究历史主要是研究戏剧艺术史,比如说曾对昆曲四大代表作《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清忠谱》进行解读。余秋雨还喜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他会附带一些历史考察,比如说《千年一叹》中就记录了他考察世界古老文明的经历,在《行者无疆》中还比较了中西文化的缺失。

从这番简介中大家可以看出,易中天跟余秋雨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文人,易中天直率,善于研究中国古代史,能将研究的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的语句,适合大众历史入门;余秋雨则更加“阳春白雪”一些,他的文笔本就清秀淡雅,不拘于研究中国历史,而是更多地向文化传承方面靠拢,在写作方式上也更加“文绉绉”一些。

这些文学上的差异,足以让同样对历史有所涉及的易中天与余秋雨互相看不顺眼,更别说还有个“诈捐门”事件。

年“5.12汶川地震”爆发后,灾区人民的安危就开始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神;在经过高强度的抢救后,依旧有人遇难、人失踪,人在地震中受伤,.03万人失去住所。

不论如何灾难已经发生,逝者已逝生者还需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鼓起勇气重建家园,因此各方人士都纷纷向灾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有钱捐钱有物捐物,作为在当代文坛占有不错地位的余秋雨自然也挺身而出,表示要为灾区同胞捐款20万。

要是钱到位了自然也不会有后续的事情,可这钱就是没到位。余秋雨一开始说捐20万是为了替灾区儿童修建三座图书馆,但一直迟迟未付;最后在多方声讨下,余秋雨终于付了这20万,但还不是直接修建图书馆,而是拿了3万册书。我们都知道如果扣除发行商等等渠道,书本的价值肯定比标价低廉许多,因此有人指出来表示,余秋雨的捐款不会超过6万元。

要不就不捐,要不就一开始量力而行,放出来大话再来反悔,余秋雨这事的确做得不太体面,易中天就直接在节目中质问余秋雨:“这次的诈捐事件是不是真的?”这种事虽然大家都知道余秋雨理亏,但让他当众承认似乎也不太现实,因此余秋雨并没有回应易中天,别人一问起,余秋雨只是表示自己不认识易中天。

在诈捐事件之前,我对余秋雨的作品其实是多有推崇的;但这次的事情之后,我觉得大家还是多去读点易中天吧,至少在中国历史方面,读易中天保准不会出错,还能有所收获。在易中天的作品中有一本比较特殊,因为并非专门去讲某一段时期的古代史,而是讲的另外一项历史传承——方言。

方言是一种家乡语言,不同地区的方言不尽相同,在很久以前,在外漂泊的游子最为盼望的就是那一声声乡音。但到了现代社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虽然人们交流更加便利,但方言这种承载了一方水土千百年历史传承的语言却开始消失不见。

这本易中天所著的《大话方言》,讲的正是跟方言有关的那些传承,原价,现在活动价仅需88,近乎半价,折扣随时可能失效。就算你不再会讲方言,但也请不要忘了它,忘了家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