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中国民族音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些类型音乐组成的。
中国古代音乐,有娱乐和祭祀性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将音乐分为“风”“雅”“颂”:
“风”一般都是各封地百姓日常传唱的歌曲,诗歌的作者多为百姓或者当地文人;
“雅”则多用在贵族活动等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作者多为当朝文人或者宫廷乐官;
“颂”则是三种音乐等级中最高的,基本只在宗庙祭祀等严肃场合演奏;
其实,中国古代音乐因为文献的缺失,“雅”和“颂”的风格我们目前已经很难确定,不过,这三个等级中,生命力最强的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风”。“风”对应的也就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了。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乐最简单的分类是按地区划分,东西南北每个地区的风格各有不同。
NO.1苏杭:苏州评弹婉转多情似春燕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插曲《秦淮景》,其似吟似唱的吴侬软语最能撩拨心弦,怪不得都说温柔水乡。
评弹的前身是苏杭一带的“陶真”——“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而现在的评弹除了弹奏琵琶外,还加入了很多戏腔的唱法。相较于传统戏腔而言,评弹是年轻人中接受度非常高的一种戏腔唱法。评弹和戏腔的渊源得追溯到康熙年间,清朝时期,杭州出现了不少评弹的大家。融合了昆曲、吴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形成了这种既能像评书一样讲故事,又能像唱曲一样好听的特殊表演形式。不少经典曲目都曾借鉴苏州评弹的旋律,比如民国歌星周旋演唱的《天涯歌女》。NO.2安徽:黄梅戏雅俗共赏对黄梅戏最大的误解,是以为它的腔调类似京剧一样大开大合,但是偶然一听,黄梅戏更适合戏曲入门的票友去听。黄梅戏节奏轻快、唱腔明亮、旋律简单易上口,《天仙配》就是黄梅戏中非常经典的曲目。黄梅戏是从采茶戏开始,融合了京剧、山歌、茶歌等音乐,形成了现在这种独特的风格。而黄梅戏中非常关键的唱腔,被分为花腔、彩腔、主调三个腔系。花腔这个唱法更是一些国宝级音乐家的独门技艺,不少现代音乐中融入这种传统的音乐唱腔也并不违和。
NO.3燕京:小曲儿胡同里的曲调与故事能够完美融合现代歌曲的还有北京小曲。小曲其实是市井化了的昆曲,这个门类中,包含了很多我们熟知的民歌,比如《茉莉花》。小曲虽然是市井娱乐,但是其历史非常古老,明清时期就非常盛行。要梳理出小曲的曲牌流传延续的脉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相较于黄梅戏,小曲对演唱者自身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不需要会一些繁复的唱腔,只要能背单词、哼准曲,就基本可以出去表演了。NO.4贵州湖南:侗歌东方的多声部合唱侗歌和前面的几种民乐不同,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侗族的独特唱法,没有伴奏,没有指挥,多声部,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的多部和声艺术。曾经西方乐坛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在于西方,但是侗歌扭转了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侗歌的知名度在外界并不高,但是侗歌却是侗族最关键的文化脉络。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礼仪传承都是靠侗歌的传唱完成的。侗歌大多都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NO.5内蒙古地区:呼麦一人双声神奇唱法多个人唱多个声部是复调,而一个人唱多个声部呢?这就是呼麦。呼麦并不是蒙古族独有,而是阿尔泰山周围地区诸多民族的一种唱法,这种特殊的唱法能够让歌唱者只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长出两个声部。呼麦,成也因为它的独特,衰也因为它的独特。受制于它独特的发声方式,呼麦能够演唱的曲目不多,所以呼麦在现代能够保存下来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NO.6贵州:山歌炽烈的情感由歌传达贵州地区多山的特殊地理条件造就了这种情绪饱满、旋律高亢的音乐风格。而山歌中最经典的就是男女对唱山歌,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三姐。其实,中国民族音乐还有很多经典的音乐类型,比如华阴老腔、信天游、秦腔等等,你有没有想和大家分享的音乐类型呢?在下方评论留言吧。END作者丨岁生编辑詹茜卉校对
袁晓排版
孙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