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的非遗种类颇丰,传统音乐、戏剧、舞蹈、礼仪、书法、美术……其中,尤以戏曲与园林渊源深刻。唐玄宗李隆基在梨园中教习乐工演艺开启了古代园林和传统戏曲的源头,至今,戏曲界仍以“梨园界”自居。园景和曲情相互映衬,互为“对景”,声、景丝丝入扣,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人间四美烘托地淋漓尽致,“以园解曲,以曲悟园”,以别具一格的文化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方审美。
△中国园林博物馆经典戏曲展演回顾
高山流水悠悠琴音
园林是凝固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时空。园林景观是远近、高低、大小、直曲的综合艺术,音乐旋律是长短、疏密、强弱、休止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梁惠王回答,“不若与人”,孟子这种的众乐思想被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园林文人雅集之乐。
在中国古典园林对于这种“众乐”思想表达既含蓄又直白,直白是用真山真水的实物去表达,含蓄是想通过这些实物去让人体会其中的意境,可谓是湖山真意。
△中国园林博物馆园林与民乐活动精彩照片
亭台楼榭绝美唱段
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经由文人审美、创造后,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个中的审美意趣与艺术性也颇为相似。园林高低变化、曲折幽深,戏曲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些丰富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园林实景戏曲演出中都得以呈现。
△往年中国园林博物馆昆曲文化雅集回顾
士大夫们将对自然天地的向往、快意山水的怀念,以模山范水、移天缩地的方式,构建心中对自由人文的渴望,以园林追寻理想世界。
文人雅士亦将对亲情、孝道、天伦、天赐良缘、功成名就等理想人生的遐想,呕心沥血创作那一出出感天动地的戏曲,在园林戏曲中得以倾诉、寄托。
△往年中国园林博物馆昆曲文化雅集回顾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无论是昆曲、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河北梆子……无一不令人随着唱词一起进入了戏曲的世界。
△昆曲《牡丹亭》
△京剧《贵妃醉酒》
△京剧《三岔口》
△豫剧《屈原》
中国园林博物馆经典戏曲展演回顾
园林声景浑然天成
自古以来,中国的造园者就有意识的将各种声音加入到园林营建之中,将声音之美与园林环境融合。园林作为音乐表演的载体和场所,也增添了园林本身的艺术气息。
声音是传递东方美学的重要途径,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声景营造,声音之美、园林环境的融合为居园者、游园人带来真实、丰富、细腻、层层递进的感官体验。雨打芭蕉淅淅沥沥、山泉流水琤琤淙淙,戏曲唱段华美清丽,自然与人工声景浑然天成,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
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
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
移风当窗,分梨为院;
溶溶月色,瑟瑟风声;
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
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明代计成《园冶·园说》
戏曲是人工声景中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多营建戏台,无论是真实的园林还是经典文学作品描写的园林中都能看到戏台的身影。
△藕香榭园博馆中国园林文化厅大型场景
藕香榭是《红楼梦》书中惜春的住所,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极具特色。第三十八回中,贾母宴请众亲眷在不远处的缀锦阁宴饮,听藕香榭中借着水波传来的曲声,极富韵味。
△何园水心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园中的水心亭巧妙地通过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将曲乐悠扬之声传递地更远,使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时有更多的共鸣,曲音高低起伏,亭台楼阁,满富诗情画意。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光绪十七年(年)于颐和园内仿畅音阁规制建造的戏楼,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戏台共有三层台面,名福、禄、寿三台。每一层台面都设上下场门,可同时演出。台面地板下安置了水缸,可起聚音和共鸣作用,增加演出效果。
△清宫戏台一览表图版照片
园博馆中国园林文化厅展板
清宫戏台,有建于庭院中,亦有建于水池中或室内者。另有临时搭设的戏台,或名“亭子台”,或名“行台”。戏台的大小虽不相同,但台面的基本构造,却与民间戏台差不多:方形,三面可观,一面设有上、下场门。
△《平定台湾战图清音阁演戏图》
图中所绘的是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后,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福寿园犒劳凯旋将士的场面。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园内清音阁戏楼盛大的戏曲演出活动
园林气势磅礴、精致玲珑,戏曲悠扬婉转、高亢激昂,二者在艺术上虽非同源,却也如出一辙,园林中的曲音,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与中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一般,经久不息……
参考文献:
[1]耿刘同.中国古代园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陈从周.品园[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上更多精彩展览与科普内容,邀请大家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