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门口一片热闹。左边一队抖空竹舞得热烈,右边一队锣鼓震天。剧场里,评弹、越剧、京剧、沪剧、扬剧等“非遗”剧种选段你方唱罢我登场,拉开了上海“非遗戏曲荟”的序幕。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一系列“非遗”活动纷纷先行预热。传统戏曲艺术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上海及周边传统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为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今年首次推出“非遗戏曲荟”主题活动,组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杨浦、嘉定、浦东、徐汇、静安、奉贤等区合作,集中举办京、昆、越、沪、淮、评弹等剧种曲种的展演活动。
第四届上海杨浦非遗节同期开幕,3场“非遗戏曲荟”、3场“非遗公开课”,以及一系列特色非遗活动,将于6月3日至9日在节中举行。
史依弘演唱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3场“非遗戏曲荟”精彩纷呈
当天的开幕演出特别邀请了本市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院团的艺术名家、非遗传承人,现场重现经典唱段。京剧市级传承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昆曲国家级传承人、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静娴,沪剧市级传承人、白玉兰奖得主、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钱思剑,越剧市级传承人、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傅派”花旦陈颖,淮剧国家级传承人、上海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梁伟平等戏曲名家逐一亮相。
6月5日晚,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艺术家安平主讲的《赏析国粹魅力之与大师同赏戏》京剧艺术导赏活动将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安平大师工作室”也将在活动中揭幕,工作室将落户杨浦区文化馆,开展区域内校区、社区京剧艺术的普及。与此同时,上海昆剧团将走进同济大学,为广大的昆剧爱好者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净听双声”——昆剧经典导赏》活动。
据杨浦区杨浦区文化馆馆长张亚非介绍,上海“非遗戏曲荟”在杨浦区启动是基于杨浦在传统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方面的独到之处。
早在年,杨浦区就在全市率先推出“百姓艺苑——专业院团与社区结对共建”,以“为观众找戏,为戏找观众”为宗旨,组织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欣赏专业院团演出,邀请专业院团演员到社区指导文艺团队,参与业余文艺创作。十几年来,淮剧团、评弹团等专业戏曲院团送戏上门百余场,受益人群20余万人次。百姓艺苑项目也被评为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本次“非遗戏曲荟”开幕演出中,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上海东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都长期参与区内的活动,还深入到中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推广戏曲艺术。
张静娴演唱昆剧《牡丹亭》选段
非遗节期间多场活动进校园、进社区
让非遗走近年轻人,是非遗保持活力的源泉。为此,今年杨浦非遗节牵手大量非遗活动走进校园。3场“非遗公开课”聚焦传统造纸、黄杨木雕和木偶皮影,趣味性与互动性并重,带各年龄段的青少年感受非遗之美。
6月7日,“手工造纸趣话”将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办。讲座将从什么是手工纸的讨论开始,介绍传统造纸工艺的特征和神奇。结合形形色色的手工纸实物,介绍其用途、特点和有趣之处,带领听众漫游手工纸的世界,领略手工纸的奥秘与精彩。
6月8日,“黄杨木雕艺术的开拓与创新”将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行。活动将以黄杨木雕的主题性讲座为主,同时有3位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木雕演示和技艺讲解,以及与市民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座结束后,观众还可以到同济大学博物馆二层参观“金属锻制技艺研修班”和“手工制纸技艺研修班”非遗研培成果展,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
6月9日,“神奇的木偶皮影艺术——华夏之光”活动将亮相杨浦区少年宫。活动将以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为主题性讲座为主,并配合剧目表演演出、表演互动和技艺讲解,以及与市民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第四届杨浦非遗节中,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市民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体会到非遗的丰富和乐趣,把非遗融入市民生活。
6月4日在杨浦区非遗工艺坊举办的“端午非遗嘉年华”主题活动将邀请布艺画、麦秆画、微雕、杨树浦大龙灯等6位非遗传承人,观众可以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教学下,参与到非遗制作中。6月5日,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江南丝竹、同济大学的古琴民乐交流展演活动将走进同济大学一二九纪念园,为高校师生带来听觉享受。布艺画、麦秆画、上海花样经、面塑、瓶中船模、香囊制作技艺、竹笔逆锋倒书、京剧脸谱制作、扯铃子、风筝制作与放飞等10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也将进行现场展示。6月7日至9日,杨浦区各社区文化中心都将设置非遗专场,把非遗通过课程、产品、展示等方式带入到现代生活中去,推进“非遗在社区”项目的深入开展。
此次非遗节上,杨浦区还倡议成立区校美育联盟,计划携手区域内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扬、非遗活化传习、传统文化普及、时代作品创作、文化场馆开放和文创产业发展。
小演员表演京剧《卖水》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