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各校在课后服务内容上下足“绣花”功夫,积极加强与上海京剧院、沪剧院、越剧院、音乐学院等市级文化院团合作,请文艺“大咖”走进校园开设观服装、听曲调、赏唱词、品情感等艺术类项目,不仅让课后服务“落地生花”,更让徐汇的“申时校园”绽放出高雅艺术的光彩。
昆音悠长昆韵流芳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16:00的校园里,时不时传来稚嫩而婉转的昆曲唱腔,同学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学起,领悟昆曲的正确入门路径。
昆曲里优美的唱词、精湛的动作、精巧的服饰等都让同学们为之着迷,小小年纪的她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手把手地教授下,雅致莞尔,举手投足之间,细细诉说着中国戏曲的源远流长。
零陵中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引入上海昆剧院资源,将传统古戏雅韵——昆曲带进校园。
除了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学校还引入系列昆曲讲座,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昆曲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传播途径及历史地位,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戏曲之美的大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梁谷音老师曾来到学校观摩了同学们表演《长生殿·惊变》,并示范表演昆曲代表作《牡丹亭·寻梦》,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昆曲唱腔的华丽与身段的讲究,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昆曲已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昆曲社团也逐步成为零陵中学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社团。
越音绕梁越趣盎然
西南位育中学引进上海越剧院专业资源,组建越剧社团,年起更是将越剧学习融入课后服务时段,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一群小戏迷。
越剧美在吴越文化,尚在海派文化,成在红色文化。课后服务时段,同学们沉浸在这份浓厚的文化氛围里,举手投足,一静一动间,都是风雅古韵。一个唱段演绎完毕后,越剧院的老师都会悉心指点同学们的唱腔,包括起声的咬字、字中的发音、转音的音律,这对越剧社团的小戏迷们来说都是瑰宝级的指导。
老师们还精心设计声乐专项、形体专项和舞台表演内容,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体验越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同学们在系统的口型肌肉训练和声母、韵母的发音训练中,学会了胸腹式、闻花式等呼吸方法,在一句句、一遍遍反复练唱中,揣摩越剧唱腔的发音及咬字特点,攻克了最难入手的唱念部分,还通过站姿、台步、身段动作等肢体语言的训练,感受中国戏曲造型美和舞蹈美的艺术特点。
在学习越歌《玉兰颂》《少年行》《客从远方来》的过程中,同学们更是感受到越剧的古典风韵、清新雅致,渐渐理解了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含蓄与内敛,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更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戏曲的喜爱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与日俱增。
雅韵幽幽风采飞扬
为让孩子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与小荧星艺校共建合作,在课后服务时段增设“戏剧表演”。
“戏剧表演”围绕剧本改编、音乐剧编排与演出等内容,帮助孩子释放天性,让学生能对简单的文本进行独立分析,掌握简单的编创故事的原理性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角色塑造;在音乐中形成律动,加强对身体节奏的理解,用停顿、爆发等形式实现随机变换;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利用想象力进行简单的艺术加工;增强合作意识,完成五人以内的组合造型、表演,对身边的事物做出简单的语汇性表达,将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转化为简单的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项目在课后服务时段一经推出,便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最初的每一个词应该以什么样的情感表达出来,到现在的每一个眼神、动作都非常到位,课后服务开展至今,徐汇囡囡们逐渐成长为“小戏骨”。
猜你喜欢:
一起跨年!快来看看钟晓咏区长带来的新年祝福~
元旦,来徐家汇体育公园打球!徐汇这30家体育场所也开放~
看!徐汇年的大新闻是......
年徐汇区加装电梯完工台!
打开院墙,通达人心!来这里走走看看吧~
来源:上海教育、徐汇教育
编辑:陈思宜
校对: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