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调弦下哀婉情,
起调拖腔意无穷。
江南灵秀出莺唱,
啼笑喜怒成隽永。
——《咏越剧》
今天
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闭幕式
在嵊州举行
婉转曲调里感受春华秋实
悠扬琴声里寻找生活意趣
江南水乡,越剧之源
于此可追寻越剧奥妙
亦可享受诗意人生
曲调悠扬的越剧在中华大地涂抹了别样的色彩,绍兴也因此成了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
越剧是清末以后兴起的地方剧种,发源于绍兴嵊州。由于嵊县旧属绍兴府,故曾称绍兴文戏、绍兴戏剧等。越剧的名称,在年9月17日《申报》广告上首次应用之后,沿用至今。
谢南华
越剧起先是农村流行的民间唱书,俗称“落地唱书”;后来从说唱形式发展成为有故事、有情节的小戏。因为敲着笃鼓、尺板伴奏,发出“的的笃笃”的音响,所以被人们称为“的笃班”“小歌班”。
年以前,越剧无剧本。年起,袁雪芬、范瑞娟等倡导并实施越剧改革。以剧本制代替幕表制,建立编导制,吸收昆曲、话剧、电影的表演手法,改进化妆、服装、布景、灯光,充实乐队、革新唱腔,这以后的越剧被称为“新越剧”。
▲袁雪芬范瑞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在绍兴发展到如今,仍是艺术生命常在。近年来,越剧在绍兴这块发源地上,不断推陈出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越剧《马寅初》《屈原》《袁雪芬》等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屈原》《鉴湖双烈》《王阳明》等8个越剧项目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越剧《狸猫换太子》
坐落于剡溪之畔的越剧小镇,依托嵊州境内万年小黄山、千年唐诗路留下的文化积淀,以及秀美壮阔的自然风光而建,是越剧迷眼中的“世外桃源”。
嵊州像是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藏了许多大大小小各有特色的古村珍宝,而越剧小镇,就是被遗忘在时光里的一颗明珠。
这座在剡溪边的越剧小镇,可谓是名满江南。凭借着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古色古香的越剧文化元素、有趣丰富的假日活动等赢得了无数游客的点赞。
谢南华
白日里,你可以在山水之间聆听越地之音,品尝时令珍馐。入夜,小镇呈现出另一番东方情韵。
夜幕笼罩下的花海,清风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幽香,铁索吊桥一改白日中的俏皮,在夜晚显得妩媚,而江两岸交织姹紫嫣红的灯火,曲折有致,步移景异.......
从空中俯瞰,温暖的灯光勾勒出整个小镇的形状。
射灯、路灯,给小镇披上了五光十色的霓裳。
在这里,你会被“水袖勾连,眉目传情”的缠绵悱恻所感动,被“死生挈阔,与子相悦”的一往情深所感动,也被满楼的雕梁画栋所感动。
当火光划过暮夜,星光飞溅,在越剧小镇留下一幅图景,是飞龙在天,是火舞游蛇,昙花一现绽放精美绝伦。铁树银花,光散烟弥之际唯留震撼,夜幕为底,星火为笔,虽转瞬即逝,然刹那便及永恒。
越剧小镇的古戏楼是一座造型精美的古戏楼,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戏台之下,摆放着一张张古典的桌椅。
古戏楼仿故宫畅音阁而建,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称得上“越剧金色大厅”。
在这座古戏楼上,一台台经典的越剧将重新唱响。
戏迷馆是专门为越剧爱好者开设的地方,许多专业的戏剧老师在馆中坐镇,为戏迷朋友们传授戏剧演绎的技巧。
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在这里画上浓妆,穿上戏服,练一段越剧名篇。
越剧是嵊州的文化艺术灵魂,但嵊州的文化却不止于越剧。在越剧小镇的非遗体验馆中,展示着辉白茶、竹编、古沉木雕、剡藤纸、围棋等优秀璀璨的文化。
在这里可以进行手工体验,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大朋友小朋友都一起成长。
除了听越剧、学非遗,还可以去越剧小镇的越音酒吧体验一回夜生活。五彩灯光最是引人注目,推门进来,找一个可心的位置,点一杯喝不醉的酒,听着音乐的轻响,忘却时间的流逝。
酒店建于越剧小镇内,紧依剡溪,享山水风光,又遗世独立。
设计独到,融于自然,群山环绕,溪水潺潺,不管是民国风外观建筑,还是内部设计,都与周边山水秘境融为一体,将自然与轻奢格调融合得浑然天成。
面向剡溪的客房,将窗帘轻轻掀起,或移步阳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尽享江南的山水柔情。
此外,酒店的美食也不容错过,丰富的西式餐点、优雅的下午茶、嵊州本地佳肴……足以让你的胃获得超然的满足感。
即将告别盛夏
迎来收获的秋天
不如就去一趟绍兴
游一次越剧之乡
收获越剧赋予你的独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