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

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和指导下,由中国戏曲学院承办,学院继续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授课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学院副院长宋飞莅临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京、津、冀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为主的戏曲非遗传承学员共3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交流合作部主任姚志强主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非遗传承水平,北京市文旅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继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研班之后,委托学院组织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这是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精心设计与开展的年度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要实现戏曲事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重视戏曲人才的培养工作。本期非遗传承人高研班以非遗启智、扶志扶贫为重点,帮助戏曲传承人群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戏曲艺术的认识与思考,开阔眼界、打开胸怀、提高站位、启迪思想,建立对戏曲非遗事业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创新与发展精神。本期非遗传承人高研班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省市为依托,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为主的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该班的成功策划与正式启动,具有三大特色和重要意义。第一,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的骨干教师;既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亲传弟子,又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学员中有多位来自县乡村镇文化演出一线、最接地气的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代表,他们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进步的最好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第二,本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结合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等非遗主题高研班办班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实际需要,将该班原定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的授课形式调整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完成教学。其中,第一阶段以线上理论课教学为主,邀请北京、天津、山东、江西、福建等地顶级专家、学者在线教学,“云”端授课;第二阶段则以线下实践课教学为主,届时将有国戏、北戏等诸多名师、教授亲临现场、示范教学。授课形式的创新与灵活,在保证师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兼顾教学秩序的总体可控、平稳推进;在保证理论类课程广泛性、高端性的同时,兼顾实践类学习的深入性、实操性,在授课总天数不变的前提下,确保教学进程与学习质量的保量增质、高效顺畅。第三,本期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将继续延续国戏四十余期各类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的成功经验,打造“高端、规范、多元、创新”的课程组合。在为期一个月的授课时间里,邀请北京及全国40位顶级专家、资深教授为该班学员授课,授课总课时达到节,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布局,尤其“非遗领域管理名家讲座”“京昆戏曲非遗名家讲座”“多剧种戏曲非遗名家讲座”的设计与安排,将最大化帮助学员们开阔视野、启智立志。中国戏曲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持续多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继续教育部在学院“德艺双馨,继往开来”校训的指引下,秉承“规范、高端、多元、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已成功举办四十期各类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学员遍布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戏曲表演、导演、编剧、作曲、舞台美术、文艺评论等十余个专业方向,涉及约74个戏曲剧种。此次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的举办,不仅涉及京剧、昆曲、评剧等全国性大剧种,还有颇具地域特色的柏峪燕歌戏、蔚县秧歌等特色剧种,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戏曲非遗传承人才,立足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与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戏曲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拓宽学院非遗助力扶志扶贫新思路、新路径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