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曾经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他说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四个女儿: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氏四姐妹年,阔别祖国多年的大姐最后一次回国,七十八岁的张元和与七十一岁的张充和在北京登台演出《牡丹亭》,纪念汤显祖四百三十五周年诞辰,这一幕仿佛时光倒转。此时,大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四姐妹都已白发苍苍。她们的人生经历比父执辈朋友叶圣陶预言的更丰富、精彩。尤以大姐张元和为甚。她是四姐妹中经历最为平淡但又最曲折的,虽不轰烈但也艰辛温情,如今读起来依旧让人感叹。张氏四姐妹张元和生于一九零七年,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张元和非常受祖母的喜爱。在家里,她的玩具总是最多最先进的。由于祖母的宠爱,张元和到了上学的年龄,仍旧在家学习,父亲请了老师教她《三字经》《龙文鞭影》《唐诗三百首》等,她还每天练习小楷。元和十岁那年,张家举家迁居苏州。到了苏州后,元和的课程开始多起来,除文史外,还有算术、自然、音乐、体操、舞蹈等,每周做一篇文言文和白话文,由不同的先生批改。直到母亲去世后,元和才进入苏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两年后转入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张氏由于江浙一带战争的影响,乐益女中高中部停办,张元和去了南京,进入位于马府街的江苏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插班读高二,校长是张默君。高中毕业后,元和进入上海大夏大学攻读文学。在上海大夏大学的校园里,元和与另外三个同学因品貌和才艺出众,被同学们誉为“四大天王”,元和被称为雍容华贵的“皇后”,再加上出身名门,身后不乏追求者,但元和一律不考虑。张元和(右一)元和喜欢昆曲,小的时候她就在家自己搭班子唱戏,写好唱词把角色分配给妹妹们。上了大学,她有了更多的精力在昆曲上。那时,学校里爱好昆曲的女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昆曲组,请光华大学的童伯章教授教她们昆曲,童教授教的是《牡丹亭·拾画叫画》,女孩子们都被剧中柳梦梅爱慕杜丽娘的痴情所感动,都想看看舞台上的《拾画叫画》是什么样子。那时候,上海大世界正在上演《牡丹亭》,戏中人柳梦梅由昆剧传习所的名小生顾传玠扮演,但戏只演到《冥判》,不见演《拾画叫画》。张元和与二妹伙同其他女同学便冒冒失失地写了一封信给顾传玠,请他表演《拾画叫画》,不久竟有了回音,顾传玠同意在大世界表演《拾画叫画》。顾传玠()演出那天,顾传玠扮演的柳梦梅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一出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台下静静的,女孩子们和观众一起屏声息气地聆听着柳梦梅宛转悠扬、回肠荡气的美妙歌声……这次看昆曲,在少女张元和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此后,张元和就和顾传玠渐渐熟识。年4月21日,两人在上海大西洋餐厅举办了婚礼。这是一桩轰动的婚姻,因为戏曲之人的身份在那时很低。当时上海的小报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为题大炒新闻。顾传玠后来写信给张元和的二妹张允和,也开玩笑说他们的大姐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张元和与顾传玠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婚后的日子,两人也没有离开过昆曲,常一起演唱昆曲,有一次他俩还同台“彩串”了《长生殿·惊变》,顾传玠演唐明皇,张元和演杨贵妃。但他们的夫妇身份似乎并不为现实接受。之后的人生就像戏剧里上演的那样,年,他们夫妇双双去了台湾。年,顾传玠因肝病逝于壮年。后来张元和定居美国,不但继续传习昆曲,还以80多岁的高龄在电影《喜福会》中客串了角色。张元和(左一)演出成功之余,张元和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打算投资开一个电影公司,当时国内还没有电影公司之说,一位堂兄闻讯后跑过来对她说:“大妹,九爷(张冀牖)要开电影公司,那我们都去当明星。”后来父亲改变主意,办了乐益女中。张元和的电影梦,到了老年终于得以实现。年,《张元和饰演昆剧《〈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身段影集》出版;年,《顾志成纪念册》出版。年9月27日,张元和在美国安详离世。一本舒朗写意的大书缓缓合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