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昆曲一脉相承的江南丝竹手艺苏州

江南丝竹,俗称“细八派”、“清音”。在太仓农村也称为“十二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区别广东音乐、南音和潮州丝弦等南方丝竹音乐,正式确认名为“江南丝竹”。如今,江南丝竹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江南丝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它是随着昆曲的发展而风靡全国的,由昆曲曲作家魏良辅的女婿北曲家张野塘创造。江南丝竹盛兴于清末民初,尤其在乡村,苏州当时有很多丝竹班子,甚至有些昆曲堂名也经常演奏丝竹,在太仓尤盛,婚丧嫁娶、宴请娱乐以及庙会都有演出,很受老百姓欢迎。江南丝竹主要以丝弦和管竹乐器为主。丝弦有二胡、中胡、大胡、琵琶、扬琴等;管竹有笛子、萧、笙等;打击乐有檀板、板鼓等。丝竹乐队编制一般由三到十人不等组成,有围坐八仙桌演奏,也有坐一排,还有不用坐的,边走边演奏,很能吸引人围观。江南丝竹的传统代表曲目有《三六》、《行街》、《欢乐歌》、《慢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云庆》和《四合如意》。它的主要特点是小、轻、细、雅。由于诞生于昆曲的改革和发展中,所以丝竹也是来自民间、根植民间、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和民风民情完美融合在一起,备受老百姓喜爱,生命力也极强,很容易普及,是我们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