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人,默默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因为这份喜欢,成就了一份事业。
说起“芦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如果说起《霸王别姬》、《活着》、《狼图腾》、《图雅的婚事》等经典电影,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而这些电影的编剧,就是芦苇。
芦苇是一个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庭背景,他上过山,下过乡,坐过牢,但从没有说自己“吃过苦”。
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异类,从一个电影厂的美工助理,凭借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屡获国际大奖的电影编剧。
《电影编剧的秘密(珍藏版)》封面在这部《电影编剧的秘密》一书中,以他和王天兵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长大?以及结合芦苇创作《霸王别姬》、《活着》等剧本时的心路历程,来讲述什么是电影的类型、电影剧本如何创作等等。
唯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在这一行成为佼佼者。比如郎朗热爱音乐,李安热爱电影,乔丹热爱篮球。
芦苇对于电影也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热爱。七十年代,北京举办电影周时,一张黑市电影票要三块钱,芦苇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块钱。他为了看电影,就借钱买票,一天看一场,当时还摸着黑画了电影的摄影画面构图,记下来了电影音乐的简谱。看完回来还要做详细的笔记,笔记内容包括:剧本构成、导演风格、表演、摄影、音乐、剪辑等等。
而正是凭借这份对电影如痴如醉的热情,当别人还停留在原地只顾喝酒侃大山时,他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电影编剧芦苇当年周晓文拍摄电影《他们正年轻》,芦苇是美工,他边看剧本边说“不行”。结果周晓文就说:“你说不行,那你改改。”
于是,芦苇白天做美工,晚上改剧本,没想到电影拍完大受欢迎。
机会总是会光临有准备的人的,在这之后,陈凯歌拿着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了芦苇,让他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
电影《霸王别姬》小说原著是一部市井言情小说,尽管故事发生在北京,但原著者李碧华是香港人,书中写得完全不是老北京那个味儿。对于芦苇来说,这要改,等于只能保留素材,全部都要重新做。
幸运的是,芦苇还是一个戏曲发烧友,从小爱听戏,少年时还跟马长春大姐偷偷学过昆曲。
《霸王别姬》中有一句台词贯穿始终,“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就是取自昆曲《双下山》。芦苇说当写到那场戏时,这句台词一下就从脑海中“蹦”出来了。
为了将这部《霸王别姬》的剧本写好,他天天去图书馆查资料,光搜集的书就装了两大箱子。其中包括老舍先生的《茶馆》、《梅兰芳回忆录》、《新凤霞回忆录》,以及戏曲版《霸王别姬》等等。
《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是跟芦苇肯下“笨”功夫分不开的。
当年在大学校园操场上我和同学一起观看电影《霸王别姬》,如今过去这么多年,具体故事情节有些记不清了,可哥哥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却深深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特别是当程蝶衣说着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然后一剑自刎时,现在想想都还是心有戚戚焉。
一部经典电影,就是有着如此的魅力,可以让我们多年后,仍能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