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瑜音社瑜音社
按
观文
台上看戏,看文学的表演;
台下观文,观表演的文学。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
略其芜秽,集其清英。
使皮黄一技上跻文学之林,
酬列位宾朋拳拳爱戏之心。
有声必歌,无动不舞
观文新一篇章
来聊聊“歌”
今天先来说说“唱词”
唱词就是诗吗?
每一句都要押韵吗?
它真的很难懂吗?
一起来看看吧~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这是清代李渔先生,对于戏曲曲词的评价。很多人觉得,曲词文辞瑰丽,又讲押韵,像是诗。
可是,就如李渔先生所说,曲词为的是“登场”。
京剧的唱词,确是承袭了唐宋的诗意美感,可也经过了元曲、明清传奇一路的演变,更糅合了方言俚语,看上去典雅、规整,可并没有那么复杂深奥。
押韵狂魔,欢迎battle~
唱词,讲究平仄押韵,正因此它朗朗上口,就像诗一样。但是,唱词要与唱腔、板式契合,所以,比起诗词来,唱词的限制少了很多。
古人写诗,有平水部一百零八韵;而京剧唱词,一般以十三辙为规范。所谓“辙”,是指每个字的尾韵,也就是按照韵母划分出了十三类,比如an、i、a、ai诸如此类。
为了方便,每一辙用两个字代称:一七、姑苏、发花、梭波、乜斜、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不过,京剧依据的是湖广音、中州韵,所以十三辙的划分不是以现在的普通话为标准。
十三辙韵字表人辰辙里就包含ing、eng、in、en等韵母,这是一个囊括了超多字的大辙,人辰辙简直占据了京剧唱词的半壁江山。比如《搜孤救孤》里“娘子不必太烈性”、《空城计》里“我站在城楼观山景”、《战太平》里“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等等,不胜枚举。
由于十三辙对创作的限制较小,现在很多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也以此为准,可以找一些喜欢的歌词来比对一下~
京剧《空城计》王珮瑜饰诸葛亮
京剧《搜孤救孤》王珮瑜饰程婴
除了押韵,唱词还讲究平仄。小时候,都曾摇头晃脑地跟着老师读过“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好像从来没弄清楚,平仄究竟是什么?
其实,平仄是指字的音调。现在,汉语拼音规定了一二三四声;而在以前,人们用“平上(shǎng)去入”来描述音调。
平音最长,上去次之,入则拙然而止,无余音矣。
——(清)顾炎武著《音学五书》
平声音长,仄声音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
——(清)江永著《音学辨微》
四声如何搭配,才更具音乐美呢?
经过诗人、曲论家、音律学家长期的摸索,到京剧中,形成了一些通行的规范。比如说,唱词上半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句用平声,但这不是死板的,唱段的第一句有时可以用平声。
这是由于京剧“依字行腔”,也就是根据唱词的平仄变化安排唱腔,通过平仄的交错运用,带来语音、语调长短、升降的交替,这样才创造出了独特的唱腔之美。
大俗大雅?
京剧唱词大多是七字句和十字句,这叫做板腔体,只要上下句平仄押韵、合乎规范,少则四句、六句,多则几十句都可以。而以前的杂剧、传奇剧本,是“曲牌体”,也就是像填词一样,几乎每一句、每个字都有要求,现在只有昆曲等少数剧种沿用这种方式。
比如,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清平调》,在《长生殿》中,为了契合曲牌,改写成这样:
花蘩,秾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灿。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嫩。名花国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向春风解释春愁,沉香亭同倚栏干。
——(清)《长生殿》“惊变”
曲牌体脱胎于“词”,它对创作的限制更多,但也不失为文人才子们表现才华的好机会,汤显祖正是个中翘楚。他的《牡丹亭》几乎一句一典,风雅至极,但也着实难懂。
昆曲《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可是到了板腔体,好像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京剧扎根于民间,在发展初期,都靠戏班里的艺人集体创作,没有文人参与剧本,出现了很多“水词”,也就是一些为了强行押韵在文理上不通顺的唱词,或者是到处“混眼熟”在许多剧目中频频出现的套话。
比如说,真的都是“水”的水词——冷水浇头怀抱冰。这句词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
刘彦昌:听说是二姣儿打死人,冷水浇头怀抱冰。——京剧《二堂舍子》
杨志:怒冲冲离却了太尉府门,冷水浇头怀抱冰。——京剧《杨志卖刀》
薛仁贵:听罢言来吓掉了魂!冷水浇头怀抱冰。——京剧《汾河湾》
范进:适才间岳父一番训,冷水浇头怀抱冰——京剧《范进中举》
京剧《汾河湾》王珮瑜饰薛仁贵
田慧饰柳迎春
京剧《二堂舍子》周信芳饰刘彦昌
梅兰芳饰王桂英
当剧中人想要大讲人生道理、回忆青葱岁月时,他们的开场往往是:
程婴:娘子不必太烈性,卑人言来你是听。
——京剧《搜孤救孤》
嗯,这是人辰辙,还可以换个江阳辙嘛——
秋胡:大嫂把话错来讲,卑人言来听端详。
——京剧《桑园会》
由求辙也OK呀~
秦琼: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听从头。——京剧《三家店》
乔国老: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京剧《龙凤呈祥》
或者言前辙——
苏三:苏三离了洪洞县,过往的君子听我言。——京剧《苏三起解》
京剧《苏三起解》刘铮饰苏三
王珮瑜饰刘秉义
京剧《苏三起解》刘铮饰苏三
王珮瑜饰刘秉义
陈书桐饰潘必正
还有千姿百态落下来的“珠泪”,适合各种辙口~
佘太君:一见娇儿泪满腮,点点珠泪洒下来。——京剧《四郎探母》
白素贞: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叫一声仕林儿细听从头。——京剧《白蛇传》
诸葛亮: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叫一声公瑾弟细听根源。——京剧《卧龙吊孝》
徐彦昭:叫家将掌红灯龙凤阁走,见皇陵不由臣珠泪交流。——京剧《探皇陵》
京剧《四郎探母》王珮瑜饰杨延辉
胡静饰佘太君
京剧《大探二》王珮瑜饰杨波
董洪松饰徐彦昭
此外,京剧里,还有一些神秘暗语,能看懂的人一定都是学霸戏迷~
比如:“马能行”=“马走战”=“马红鬃”=马
“地平川”=“地溜平”=地
杨继业:六郎上了马能行,好不叫人痛伤心。——京剧《李陵碑》
黄忠: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我要把定军山一扫平。——京剧《定军山》
杨延辉:公主要我盟誓愿,将身跪在地平川。——京剧《四郎探母》
薛平贵:怀中取出银一锭,将银放在地平川。——京剧《武家坡》
京剧《定军山》余叔岩饰黄忠京剧《武家坡》王珮瑜饰薛平贵
“水词”大多数都出现在京剧早期的传统骨子老戏中,后来,越来越多的文人参与到剧本创作中,这种情况就很少见啦~
词浅情深
唱词到底该雅、还是该俗?
这个问题,曾经争论不休。后来,剧作家与观众都渐渐明白,唱词首要是传情达意,是诉说唱戏中人的心事。况且,雅,可不等于晦涩;俗,也不代表粗鄙。
正如人们评价关汉卿的曲词,常说“本色当行”,淳朴自然,不掉书袋,如同口语一般。就像唱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窦娥,声声呼号,动人肺腑。
昆曲《窦娥冤·斩娥》张静娴饰窦娥不同的人,该说不同的话。让帝王将相说“马能行”,确实有些不妥;可让樵公渔夫引经据典,也有点不通。
在《卖马耍锏》里,秦琼是山东好汉,他便不该与文人儒生一样出口圣贤文章,就应当是英雄磊落,一身江湖气。剧中,讲的是秦琼落魄,无钱难倒英雄汉,只好卖马还债: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
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
提起了此马来头大,
兵部堂黄大人相赠与咱。
遭不幸困至在天堂下,
还你的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
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罢,
但不知此马落在谁家?
——京剧《卖马耍锏》
京剧《卖马耍锏》王珮瑜饰秦琼
黄德华饰王老好
这段唱中,明白如话,饱含着英雄穷途末路的无奈与伤感,再加上当年谭鑫培的慷慨悲声。长歌当哭,听来更有彻骨的苍凉。
民国时期,各大名角纷纷编演新戏,唱词都可谓雅俗共赏,不晦涩难懂,也不失其美。
程派名剧《春闺梦》故事源起于杜甫乐府诗《新婚别》及陈陶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怜负弩充前阵,历尽风霜万苦辛。
饥寒饱暖无人问,独自眠餐独自行。
可曾身体受伤损?是否烽烟屡受惊?
细思往事心犹恨,生把鸳鸯两下分。
终朝如醉还如病,苦依熏笼坐到明。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
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到如今。
——京剧《春闺梦》
京剧《春闺梦》程砚秋饰张氏
俞振飞饰王恢
这段唱中,张氏对丈夫的怜惜、关切,又带着几分娇嗔、怨责,情绪层层递进,顿挫有致、扣人心弦。
唱词,是诉说心事、讲述过往的歌。
它可以典雅华贵,如《洛神》里,“满天云雾湿轻裳,如在银河碧汉旁”,一字一句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也可以明白如话,如《文昭关》里,“一轮明月照窗前”,就说尽了心中愁绪。
用心来听,唱词的美,可触碰、可感知、可亲近……
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唱词呀
哪些唱段
曾经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呢?
或是牵动了你的心事
或是为戏中人伤怀
那些放在心里的曲词
欢迎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
小咸瑜
编辑
瑜小胖
「瑜音社」
是京剧演员王珮瑜和她的团队
传承与传播京剧之美的平台
京戏可听、可看,可触摸、可感知
戏非戏也,越戏越真
原标题:《为了押韵,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