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江乡落霞孤鹜,弄潇湘云影苍梧大雅元

中国的戏曲发端很早,但是到11世纪才出现元杂剧。世界上的三大古老喜剧剧种分别是印度的梵剧,古希腊的悲喜剧,中国的戏剧。可惜前两种已经失传,只有中国的戏剧流传了下来。中国戏剧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元朝时,北方盛行杂剧,杂剧在向南方推进的过程当中,和当地的语言、音乐结合,主要有四大声腔: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昆曲的行成,离不开文人的参与,所以它后来取代了北杂剧的地位,成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戏剧表演形式,它的辉煌期达到了多年。余秋雨对它的评价是中国古典戏剧表演的最高典范,它是一种最高的榜样。

当时最著名的戏曲是南戏,四大唱腔中昆山腔兴起的时间最晚,所以地位不高。当时最著名的是海盐腔,当时的雅集、宴饮唱的全部是海盐腔。

后来出现魏良辅,他对旧有的曲调进行改革,包括曲唱的方法,伴奏的乐器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标准。其中三绝是指字清、腔纯、板正;五不可是不可高、不可低、不可重、不可轻、不可自作主张;五难则是对演唱者的要求。但是没有剧本,当时的昆山腔只是用昆山腔这个音乐进行谱唱,对古人的诗词散曲进行清唱,所以不能上舞台,没有故事情节。

梁辰鱼是个文学家,他改编了《浣纱记》剧本,把昆腔新声带入剧场,推向舞台,把昆山腔的清唱技巧和音乐风格运用到舞台实践表演中,从而为昆腔新声的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换言之,即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

这种从原始的昆山腔发展成为昆曲,再进一步登上舞台,即是这个声腔定型和成熟的过程。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于是昆曲开始逐渐成为剧坛的盟主,昆曲主宰剧坛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昆曲简称魏良,魏良二人,一个在音乐上改革,一个在文字上改革。剧本是平面的文字,经过音乐的谱唱,舞台上的表演,最终立体的呈现在舞台上。当时他达到的高度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是发展期,“玉茗堂四梦”,当时汤显祖写的“四梦”的确是传奇的题材,但他不是为昆山腔写的,是为弋阳腔写的。但是作品用昆山腔进行谱曲演唱以后成为了昆曲的经典,所以《牡丹亭》几乎可以和昆曲画等号。到了清前期,昆曲也非常流行,康熙、乾隆等皇帝也是极力的推崇。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有《长生殿》《桃花扇》。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有折子戏,“清宫大戏”——《月令承应》《法宫雅奏》《鼎峙春秋》《劝善金科》《穿戴提纲》。

但是在乾隆年间开始有点走下坡路了,因为昆曲越来越脱离生活,曲子过于典雅,老百姓都理解不了。特别是道光年间,道光皇帝把宫里的戏班子给撤掉了,宫廷里就没有唱昆曲的班子了。乾隆晚期皇帝庆生,四大徽班进京祝寿。

当时有“花雅之争”花就是地方戏,地方戏是不能进入京城的,但是当时皇帝过生日,便让他们热闹一下,但是他们来了以后就不走了。

徽班是安徽的徽剧,还有汉剧,后来徽汉合流,徽班和汉剧在京城留下来以后吸收了昆曲的很多东西,最终形成了京剧。另一方面,昆曲的剧目常年是七、八百出传统剧目的反复搬演,新血液补充少,老剧目的内容几乎家喻户晓,也因为观众都太熟悉了,久之生厌;并且曲文过于典雅,排场过于冷静,与时代精神不相适应。

民国时那些爱好昆曲的有识之士发现全国没有一个专业的剧团,如果再不培养昆曲演员,昆曲就要消失。

于是,在年,有识之士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社,培养了一批演员。比如小生:取“玉”字旁,寓意“玉树临风”;老生、老外、副末、净,取“金”字旁,寓意“黄钟大吕”;副、丑:取“水”字旁,寓意“口若悬河”;旦:取“草”字头,寓意“香草美人还有传统的话,他这些剧目大量的留存,早到南戏到晚到明清的昆曲,其中元杂剧的部分的折目在昆曲里面还保留。

话剧、歌剧、舞剧等西方舞台艺术俱是各成系统的,而昆曲则不同,它是歌舞合一,唱、念、做并重的综合艺术。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将剧本从案头走向了舞台,完成戏剧艺术的终端创造。

每部作品的结构方式,均细分为若干折子,每折戏自成起讫,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中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可以独立演出。在语言上,则继承了从《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菁华,采用长短句的格式,使字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充分发挥汉语的音乐性,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

民国时期到解放以后,全国没有一个专业剧团,那些被老师培养出来的昆曲演员没有一个观众,以至于那些演员都不做昆曲的事情了。但是还有一些曲友他们非常喜欢,所以昆曲在曲友中间还流传不绝。

解放以后大众认为昆曲是帝王将相的内容,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但是它的表演、身段、唱腔好像还有一点可取的地方,所以上海首开全国的风气,要培养昆曲,这也是我们上海戏曲学校的源头。

当时叫“昆曲演员训练班”,学校最早只有昆曲和越剧。同时周传英一群人作为一个民间的社团,也在抗争奋斗。他们演了一出与政治形势贴合的《十五贯》,去北京演出以后,效果很轰动。

1年5月18号,中国的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大力提倡以后,学校和剧团也慢慢开始兴办起来。

其实将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说明国家保护不力使昆曲成为遗产,如果再保护不好的话,就灭绝了。

所以列为遗产其实是在警示我们,也是倒逼我们要发展昆曲。列为遗产后,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大学生群体也在慢慢接触昆曲。

昆曲剧本的结构首先体现了诗词曲文学的美,是由唐诗宋词元曲而发展为传奇的剧本,所以他区别于一般的地方戏,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流变过程从隋唐时候的燕乐到宋代的歌舞,以声填词,平仄和调值,以腔度曲。金元时期,传统歌唱法在繁荣的南北曲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缘。就在历史的音乐文化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音乐系统开始正式形成。因此,一般公认昆曲音乐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

在昆曲里面每一个字有8个调子,不单单是平上去入,他还要分阴阳。昆曲只是一个剧种,但是也包罗了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比如乐器、曲谱等。

戏曲的本质是用歌舞演故事,所以它要唱,要表演,所以歌舞也是其成熟的标志。昆剧的特点主要是歌、舞、剧、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然这也是中国戏曲的共同特点,不过昆剧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

昆曲一上台就得连唱带做,载歌载舞;在唱得时候,不仅要注意吐字行腔,就是手、眼、身、步,也都得随着唱腔的节奏,一举一动都要与一字一腔配合得非常紧密。“歌”的形式是唱、念,“舞”的形式是做、打。

昆曲表演程式的四功:唱、念、做、打唱、念属于音乐范畴;做、打属于舞蹈范畴。唱、念以其音调和旋律,做、打以其动作和造型,共同用节奏作为联结、贯穿的链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制约,构成一种有机综合的表演形式。

江南书院

-

jnshuyua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