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在网生代的语义里已经成为“非常”的意思如常用语“XX不真香吗”之际,昨晚在逸夫舞台举行的“霓裳雅韵·兰庭芳菲”昆曲主题晚会,可谓是“真真传”现场——巨大的一个繁写体的“传”字悬挂在舞台顶部,不仅凸显了昆剧传习所创立百年、昆大班老师“传字辈”一代名家,还包括现场昆大班80多岁的国宝级老师现场传授的名场面……
图说:“霓裳雅韵·兰庭芳菲”演出海报官方图
5月18日不仅仅是国际博物馆日,还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日,昨天恰逢20周年。几乎每一年5月18日晚,都有一台璀璨的昆曲晚会,彰显我国“非遗”这一概念的“发端”——正是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昆曲“全世界首批非遗首位”这个荣誉,这才促进了我国整个“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开展,因而以“百戏之祖”昆剧为“旗舰”的表演、实践、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成为“非遗”保护的具体内容——非遗,简言之,就是“不落文字的传统生活方式”。所以,由昆曲起头,引领的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复兴。
在舞台上,我们看到的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艺名传字辈的前辈,按草字头排行者唱旦,如“朱传茗”;以王字旁排行者唱生;以金字旁排行者为外、末、净;以三点水排行者唱丑、副——他们的学生,正是新中国第一批昆剧团学生亦即“昆大班”,当时也就十二三岁。
朱传茗的学生张洵澎,一袭旗袍款款上台道:“我呢,今年十八岁……呵呵呵,其实是倒过来的八十一岁”。她的学生史依弘、沈昳丽随后也一一粉墨登场。虽然,如今只能在黑白照片里看清传字辈老师的眉目与身段,但是在昆五班乃至各个如今“姹紫嫣红开遍”的戏迷班里都可以听得、看到传字辈的“声腔”与“身形”。昨晚,当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以杜丽娘装扮在台上演唱字正腔圆的《游园·惊梦》时,“真真传”的意蕴深刻显现。
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真真传,其载体,就是一代一代的人。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人在刀在……”。
朱光/文
本文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