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长沙的追星热和流行时尚
20世纪30年代,新式戏剧和电影的传入,给湖南社会,特别是城市生活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那时的长沙,每次电影明星的莅临都能引起一次小小的轰动,也成为当时报刊最热门的新闻题材。其时中国有几位电影女明星来过长沙,如宣景琳、杨耐梅、胡蝶等。
电影明星宣景琳
宣景琳主演的影片有《少奶奶的扇子》《上海一妇人》《歌场春色》等,并与胡蝶合拍《姊妹花》,成为当时上座率最高的巨片。年7月湖南《大公报》载,宣景琳的剧团来到了长沙。这时正值长沙百合电影院首映她的《歌场春色》,而且片前还有一段她的清唱《汾河湾》,所以赢得了长沙人的青睐,剧场门庭若市。传闻中有一名军爷,看中了这位“半老徐娘”,特设堂会请她出席。因传说此人有“金屋藏娇”之习,她没有去,因而得罪了这位军爷,被责令不许离开长沙。宣景琳焦急万分,只得托人找何键的女婿李觉求救。李觉说:“莫怕,我送你上船。”这样,宣景琳才悄悄离开长沙。此事成了当时长沙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足见明星的魅力。
电影明星杨耐梅
年长沙《力报》刊载郭维麟《湖南人》一文,讲了另一位电影明星——杨耐梅对长沙人生活的影响。他说:“湖南人爱新鲜,又爱时髦。不过新鲜与时髦的时间性很长,倒是一个特点。例如六七年前杨耐梅曾到过长沙一次,堂堂电影明星,自然要哄动一时哪。而至今长沙还流传着所谓‘耐梅装”的时装和烫发的式样。凡是一个新鲜,在湖南人的心目中都能如此永久地固执着,诚然不可谓之不朽也。为了爱新鲜,所以湖南人怕‘朽’,于是‘朽’字便被用到骂人上去了。如果你的态度神气有点不讨湖南人的欢喜,他们会说你是‘朽气叶叶’的‘朽崽’”。
胡蝶到长沙还遭到了长沙市民的“围观”。湖南大公报刊载的《胡蝶初见印象》报道:年2月28日下午五时,“记者从八角亭经过,见复盛绸缎庄门前围了一大堆人,向门里张望,记者顺眼向里一看,并没有好像是照例的如争吵之类的场面。问问这些人,才知道是‘看胡蝶’”。胡蝶十年前就到过长沙,这次到长沙是为宪兵子弟学校筹募基金而举办音乐会的,但记者和民众津津乐道的却是胡蝶的风韵和演技。记者说:“昨天见过她的人都说,胡蝶的风韵不减当年。……记者最近看过胡蝶的《歌女红牡丹》,她本人虽谓这影片的‘空气不宜’,然她个人的表演,确较十年前配音的《歌女红牡丹》进步万倍,以色相看胡蝶,胡蝶是正在大有为的英年。”
电影明星胡蝶
以上这些报道折射出长沙民众对明星的钟爱,连穿着都要模仿明星,可见当时明星的“粉丝”效应已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也说明民国中期长沙“追星族”的消费风尚已相当前卫。
除了上述外地明星经常来湖南外,湖南本地也涌现了不少明星,这也是明星为什么在湖南能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30年代,湖南籍电影明星主要有:
电影明星金山
金山(—)。原名赵默,字缄可,湖南沅陵人。父赵锦文在江浙一带经商,后定居苏州。青少年时期,金山当过学徒。后在上海学画、学诗,参加京剧表演,并参加反帝大同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与章泯组织东方剧社。同年秋,又组织“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先后主演外国名著《娜拉》《钦差大臣》和电影《狂欢之夜》《夜半歌声》,成为著名戏剧和电影明星。年,组织“四十年代剧社”,主演话剧《赛金花》、《爱与死之角逐》,电影《貂婵》。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参加上海戏剧、电影界联合大公演,演出话剧《保卫卢沟桥》。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与洪深共同组织“上海救亡演剧二队”,任副队长,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同年冬,组建“中国救亡剧团”,金山任团长,历尽艰险,远渡重洋,到香港、新加坡、马来亚、越南等地向华侨募捐演出《塞上风云》《卢沟桥》《九一八以来》等救亡话剧。年2月,剧团到达重庆,他主演历史名剧《屈原》,演出时问长达月余,场场爆满。
电影明星胡萍
胡萍(一?)。湖南长沙人,因多才多艺,能编善演,被人称为作家明星。曾在长沙远东咖啡馆当过招待。田汉发现她具有演戏的天赋,就介绍她到上海进入戏剧界。她先加入上海“大道剧社”,参加演出了《街头人》《乱钟》等舞台剧。l年,胡萍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友联”和“白虹”影业公司拍摄了《海上英雄》和《绿林艳史》两部影片。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年至年,在“明星”公司参加拍摄了七部影片,其中的《恋爱与生命》和《姊姊的悲剧》两片由她担任女主角。《姊姊的悲剧》的剧本由她编写,高梨痕出任导演,男主角是郑正秋。年秋,她转入艺华影片公司,主演了《烈焰》一片。年至年,胡萍在“艺华”主演或担任重要角色的影片有史东山编导的《女人》、阳翰笙编导的《生之哀歌》、蔡楚生编导的《飞花村》、洪深编剧的《时势英雄》以及欧阳予倩的名作《新桃花扇》等,成为“艺华”的台柱。年,胡萍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主演了史东山编导的《狂欢之夜》及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的《青年进行曲》。年她主演了影片《夜半歌声》,在此片中,她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获得好评。抗日战争爆发后,胡萍积极参加四幕话剧《卢沟桥》在南京大华戏院的演出。抗日战争后息影,世人不知其所终,一说年去世,一说抗战后隐居长沙。
电影明星王人美
王人美(—)。原名王庶熙,湖南浏阳人,生于长沙。l年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上海美美女校学习歌舞,黎锦晖为她改名王人美。同年加入上海中华歌舞团。1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电影演员。明月歌舞剧社改组为联华歌舞班的当年,王人美在孙瑜编导的《野玫瑰》中饰主角,该片公映,王人美一举成为明星。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人美拒绝为日寇拍片,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参与了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抗战期间她主要从事话剧活动。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为防止国民党对进步艺术家的迫害,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关怀下,王人美等一批影剧名人避居香港。年12月随港澳电影界观光团回广州参观。年由香港返回上海,进昆仑影片公司。
电影明星白杨
白杨(—)。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莉,湖南湘阴县(今属汨罗)人,生于北平。父亲为清末举人。1年,由于家庭破产,父亲弃家不知去向,兄嫂出去独自谋生,母亲病故,白杨三姐妹亦相继辍学。这时白杨刚满ll岁。年,迫于生计,白杨投考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随即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角色。同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因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话剧,在剧坛显露头角。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年到重庆,在中华剧艺社演出《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等剧。年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年赴香港拍片。年4月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由于这些明星是湖南人,湖南观众对她(他)们有着特殊的好感,长沙各大影院每当放映她(他)们主演的影片时,总是一票难求,售票窗口很早就挂起“客满”牌。尤其是胡萍,由于出道前当过远东咖啡馆女招待,成为长沙市民热议的对象,“远东”的生意也因之经久不衰。名记者严怪愚在《长沙咖啡店的几个镜头》一文中有一段记述证实了这一事实:“远东,开设已经近七年,为聘请女招待之先知先觉者。现在银幕走的最红的胡萍,便由这里出身。虽则胡萍自己现在上海竭力否认曾在长沙当过女招待,可是记者那时正是远东的老主顾,天天看见过她,与现在的她,样子并没有两样,所以我仍是说胡萍确在远东当过女招待。”
20世纪30年代,湖南民众心目中最红的明星是电影明星兼歌星的“两栖明星”。湖南被视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之一,盖因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乃湖南湘潭人黎锦晖。黎锦晖在《我早期的音乐生活》中曾说过:“明月社的音乐活动,与我的创作分不开,而我的作品,又与我从童年开始的音乐生活分不开。我童年玩弄过古琴和吹弹拉打等乐器;也哼过昆曲、湘剧;练过汉剧、花鼓戏。”
音乐家黎锦晖
黎锦晖(—)。湘潭“黎氏八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年创办“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年在上海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黎锦晖所作的《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当年湖南城镇学校的男女学生几乎人人会唱。《桃花江是美人窝》由黎锦晖于年在南洋群岛巡演时创作的,这首歌曲源自他的一段爱情经历。他曾在年和长沙女校一名学生、成为他后来妻子的梁惠方相约来到梁的家乡——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畔。由于那里春意盎然,桃花艳丽,女子秀美,所以“桃花美人”作为艺术意象留在黎锦晖的脑海里。此次南洋之行,他面对海滩椰树,又想起了桃花江的旖旎风光和那些秀美的女子,便一气呵成了这首名闻遐迩的《桃花江是美人窝》。黎锦晖把他的长女黎明晖也培养成了“中国歌坛第一位流行乐歌星”。
电影明星黎明晖
黎明晖(—)。黎锦晖长女,生于湘潭,长于上海。黎明晖12岁即登台唱歌,其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15岁涉入影坛,年首演《不堪回首》。以后,相继主演《战功》《小厂主》《柳暗花明》《可怜的秋香》等影片。年,黎明晖和胡蝶、阮玲玉、陈玉梅一起合称为“影坛四大金刚”。年主演《凤求凰》后退出影坛。
湖南“影迷”对黎明晖的痴迷程度,可从黎明晖同父异母的弟弟黎泽荣的讲述中略见一斑。黎明晖在81岁时曾回忆她早年艺术生涯时的故事,有一次,湖南湘潭一位“影迷”写信给她,由于不知道通讯地址,信封上只写了五个字“上海小妹妹”,她居然收到了这封信。原因是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之后又在大中华影片公司摄制,由张织云主演的无声电影《战功》中饰妹妹,演出之后获得“小妹妹”的雅号。可让黎明晖风靡一时的却不是电影,而是在年,她演唱父亲写的《毛毛雨》。“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奴奴呀只要你的心……”一时间,这首歌传遍湖南长沙、湘潭、衡阳、常德等城市的大街小巷。(见伍婷婷《中国第一位歌星黎明晖》潇湘晨报)
黎明晖在那时候的上海,装束跟一般女子有别,人家梳长辫子、穿旗袍,黎明晖却冲破束缚,大胆表现自己。她是短发、短衬衣、短裤或短裙。这样的装扮显得十分前卫。长沙各女校的学生纷纷仿效,散学时满街都是短发短裙的女生,“明晖装”很快在湖南各城市流行起来。
“流行”一词,《辞海》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并无褒贬的色彩。可是,它一旦与“美”字连在一起,情形就不一样了。在社会生活领域里,新的、美的东西较易流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它反映了人们正常的审美心理。一支歌唱腻了,就想有新歌来代替;一种服装款式穿厌了,就想变换一下花样。这种流行的时尚美,必然会反映到消费行为和商品的流行样式上来。民国时期湖南城市民众从明星流行时尚中感受到审美愉悦,这反映了审美活动的共鸣观象。包括明星带来的流行歌曲和流行服饰所表示出来来的优美情调和姿态深刻地触动了欣赏者的心灵,使受众把自己的感情与其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这时民众对明星流行时尚的社会心理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新鲜心理。新鲜心理主要表现在流行的开始。每一种流行,开始都是以与众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出现的。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是人类的本能,所以民众常乐于接受明星带来的新的、稀少的东西。因此,流行初期是以稀少、新鲜感强烈为特征。不稀少,也就不新鲜,流行就过去了。明星时尚有很强的新鲜感,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所以能使人更快更早地注意到行为主体。有些人喜欢模仿明星别出心裁的打扮,实际上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人们在崇尚流行时,既要求模仿,又要求个性化。由此形成了流行时式繁复多样化,同时也说明了求新心理是一种普遍的、易变的、不稳定的社会心理现象。
二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流行初起阶段。这一心理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流行趋势,并使加入流行的人数在整个流行过程中呈正态分布。从众心理有“顺从”和“盲从”之分。一般说来,社会上对流行极为敏感的人和不屑一顾的人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对剧目、歌曲乃至商品等的审美心理是随着流行时尚的发展而转移的。顺从是自觉的行为。人们往往认为,凡是合乎潮流的就是好的、美的,反之就是落伍的和过时的。顺从表现了人们寻求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安全感的心理。所以,这部分人乐意接受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东西。这种顺从大多数的心理和个人自愿接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倾向,是明星时尚得以流行的重要条件。
三是优越心理。即流行时尚在民众心目中的审美价值,认为优越即为美。那些明星的追捧者们,以明星的所好为己之所好,认为流行时尚的核心是能“表现自我”。他们仿效明星行为和装扮的动机常表现为“炫耀”和“好胜”,高人一等。总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娱乐方式,以及穿着明星服饰所衬托的地位和风度予以羡慕和赞赏,因而在明星时尚流行时,有意追求自己的“心理形象”,尽管这种人在当时湖南还只占总人口的少数。
作者陈先枢
参考文献《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老报刊中的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