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化知识部分怎么复习名师提出

本文导读:在初中三年级备战中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知识归类复习已经全面完成,现在已经进入综合训练阶段。但是,许多考生在语文复习过程中,容易忽视初中三年所学的“文化知识”部分,导致在中考中丢失一些应该得到的分,的确有些可惜。

初中三年(7--9年级)文化知识汇总起来,无外乎就是“五个方面”的知识,虽然内容不多,但是,如果不做系统地复习的话,学生不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给考试造成漏洞,那就有些遗憾了。

所以,中考复习备考可以把初中三年(7--9年级)文化知识进行一个归类,学生复习时就会一目了然,熟记于胸了。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一、修辞

1、比喻

明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如同”“仿佛”“似的”等比喻词连接。

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如:理想是钟。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如: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是比拟的一种)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也是比拟的一种)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一般来说,排比的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但是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这时要注意它们的排列顺序。

二、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三、新闻写作知识

1、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2、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3、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四、著名文学大家介绍

1、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2、莫泊桑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3、鲁迅,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五、传统戏曲剧种知识介绍

剧本: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如课本中的《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

戏曲: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典雅精致的昆曲:《单刀会·刀会》、《牡丹亭·游园》、《长生殿·惊变》

2、雍容华美的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空城计》、《窦娥冤》

3、轻柔灵秀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

4、活泼风趣的川剧:《琵琶记》、《金印记》、《红梅记》、《投笔记》

5、淳朴明快的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应对策略

面对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一般不会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复习这个内容“文化知识”,那么,对于初中三年(7--9年级)“文化知识”的复习”,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同学们在语文分册复习的时候,把每一册涉及的“文化知识”内容“熟悉记牢”,不留后患。

2、进入综合复习后,同学们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把初中三年学过的“文化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地归类,经常性把这些知识拿出来看一看。

3、注重有些“文化知识”的在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中的运用,比如,比喻句、排比句……等等,“文化知识”的学习,会运用是关键。

各位读者,你对学生中考复习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