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4日首开剧场大门后,经过一周的预热,7月31日,京城剧场迎来集中开放日,长安街两侧剧场也相继亮灯。
随着大幕开启,市属院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同时迎来复工后的首场公演。三大院团、三座剧场同开,不仅是对京城舞台应对疫情常态化的一个检验,更是对行业士气的提振,健康安全的观演环境无疑将让观众重拾进剧场的信心。
北京京剧院
《红鬃烈马》开票俩小时售罄
31日当晚,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上演了名家荟萃的《红鬃烈马》,面对阔别已久的舞台,该剧开票仅两小时就全部售罄。现场观众以年轻人居多,其中不乏归国留学生,很多人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戏迷,而是对久违舞台气息的向往。
演出中,杜镇杰、迟小秋、朱强、张慧芳等名家联袂,三个小时的演出,演员和观众皆称过瘾。
北方昆曲剧院
《逆行者》昆曲演员演话剧
北方昆曲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抗疫主题戏曲元素话剧《逆行者》,这场公益演出更邀请医护工作者亲临现场。昆曲演员演话剧,女小生首次演女性角色,无疑都为演出增添了期待。
剧中,北昆人虽无法深入抗疫一线,但却用艺术智慧致敬崇高。来自一线的医生在演出结束后表示:“相信这部戏能在很多人心中种下大爱的种子,每个人物、每句对话,都仿佛就出自身边。作为医务工作者,让我们在危难面前,坚守最初的信念,更能让普通人对我们的职业多一分理解。”
北京交响乐团
阔别这么久特别期待观众掌声
北京交响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台名为“最美的乐章献给您”的交响音乐会。听着熟悉的掌声和欢呼声,乐团首席常任指挥李飚对记者感慨地说:“这场演出大家真的很兴奋!虽然只有30%的观众,但是阔别这么久,特别期待他们的掌声。”
为此次特别的“重启”演出,乐团特别选取了众多为大家所熟知的中外经典乐曲:《红旗颂》《我爱你中国》以及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等,还上演了在疫情期间特别委约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刘思军教授所创作的交响诗《奔跑的勇士——为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而作》。
停工不停“功”
提高演出水准
在本轮演出前,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以及中山音乐堂都提前对剧场进行了全面消杀,所有进入剧院的观众都要消毒、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与此同时,三场演出均采取了现场演出、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
在演出暂停期间,各院团停工不停“功”,把工作重心向找选题、打磨剧本转变,并着力提高演员演出水准,为第一时间回到舞台做足准备。
据悉,北京京剧院于8月重启“纪念徽班进京二百三十周年”流派经典剧目展演,陆续带来梅派、马派、程派等各流派经典剧目演出;北方昆曲剧院还将陆续在长安大戏院、国图艺术中心、梅兰芳大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为观众奉上《牡丹亭》《西厢记》《玉簪记》等一系列经典昆曲剧目的演出;北京交响乐团8月则将推出《永恒的旋律——北京交响乐团特别音乐会》献礼八一建军节,并策划参加崇礼森林音乐会、京津冀三团合演系列音乐会等。
从8月1日起,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还将与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联袂推出“相约台湖艺术有你——北京市属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此次展演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14家北京市属文艺院团于8月1日至12月12日,将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为观众献上14台28场演出。这既是疫情以来14家市属文艺院团的首次集体亮相,也是对首都文艺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文/本报记者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王晓溪
演出现场
阔别天中山音乐堂“重启”
7月31日晚,北京交响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为观众带来了一台名为“最美的乐章献给您”的交响音乐会。阔别现场观众天,中山公园音乐堂终于重启了。在欢快的返场曲目——哈恰图良的《列斯金卡组曲》和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整场音乐会圆满落幕。
为了这次“久别重逢”,音乐家们早早就摩拳擦掌,乐团首席常任指挥李飚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大家都很珍惜这次重聚。”
年初,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音乐家们的工作场所被迫从音乐厅转战到了家里,从现场转战到了线上,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大家对于音乐的热爱。在北京交响乐团服务了十年的小号首席赵宏根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有担心,怕疫情过后观众习惯了线上音乐会,买票进音乐厅的少了,但其实完全不能替代。”赵宏根透露,当乐团的演奏家们听说这次能在音乐厅和观众重聚时,都非常激动,“作为演奏者,我们很留恋这个舞台,也需要这个舞台。”
疫情期间,北交不断进行有计划的排练或者线上演出,全部聚集在一起排练的机会屈指可数。有音乐家认为,乐团重新聚在一起排练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尽管坚持每天练习,但音乐厅演奏的感觉和自己在家演奏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音乐厅的发声肯定还是不一样的。”赵宏根表示,“我们在保证个人状态的同时,还要适应音乐厅,适应你身边人的声音。”本场音乐会特邀首席梁大南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但大家都非常积极,而且非常热情,对音乐的表现可能会比以前更丰富。”
在整场指挥李飚看来,疫情并没有让大家生分,反而更增添了凝聚力,“大家戴着口罩排练,却还是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很快又找回了以前的默契。音乐家如果只是在云端演出,我觉得还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家,音乐家需要音乐厅,音乐厅也需要音乐家。”
为了能给观众带来更专业的现场效果,演奏家们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热爱制琴的北京交响乐团大提琴代首席胡波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演出前,乐团伙伴们的琴都被他调试过一遍了:“这个事情本身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当大家拿着自己调试过的琴上台演奏的时候,胡波笑言特别有成就感。
经历了疫情的波折,重新面对观众,音乐家们除了无限感慨和认真准备之外,也有了更多思考。梁大南表示,“疫情给人们带来了不方便,也让人冷静下来思考更多。我们会在疫情之后更加努力地工作,也希望在疫情之后能够把更多更美好的音乐奉献给广大的听众朋友。”文/本报记者田婉婷
相关链接
余家影院复工
96%票价低于去年平均线
日前,猫眼发布《复工首周战报》,复盘7月20日至7月26日电影行业复工情况。
战报显示,电影复工首周市场反馈积极,票房达到1.09亿元,其中好莱坞电影《多利特的奇幻冒险》成为当周票房冠军,票房达到万元。为持续激活票房市场,各地影院提供优惠观影体验,96%的影院票价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在整体票房成绩上,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领先市场,首周票房均在万以上。而北京复工时间从7月24日开始,此次统计仅有三天票房,但排名仍然抢至第11位,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影院复工数据七天连涨
在电影行业复工首周,市场持续回温,4项核心数据连续7天上涨。在影院方面,复工率一周恢复至45%,场次数字翻了近10倍;在观众层面,观影人次与票房均在周日达到巅峰,.5万观众贡献了.2万元票房。
此时,影院复工率不足50%,排场仅恢复30%,而每场上座率也只有8.9%。这一前提下,复工首周多项指标飙涨,票房达到1.09亿,可谓超出预期,也折射出人们的观影需求远未被填补。
相较去年暑期,本周场次恢复30%以上,而票房仅恢复10%左右。这也意味着,电影行业仍有更大恢复空间。影院工作者需继续规范防控措施,才能为消费者重塑安全感,让更多观众回到影院。
25岁以下观众“急于”回归
影院复工第一周,余家影院在票价上让利观众。数据显示,96%的复工影院票价低于去年平均票价的37.1元,70%左右影院票价集中于20-30元之间,这一价格带也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总体来看,有95%的观众享受到了特惠观影的体验。
其中,战报列举了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的10家影院票价变化,部分影院复工票价低至去年票价的50%以下。放映场次最高的南宁中影环球影城,一周放映了场,观影人次接近1万大关。
数据显示,复工首周购票观众性别与年相比并无较大差异,女性观众积极性略高;而购票年龄上,25岁以下观众更“急于”回归影院,在全年龄段中所占比例超过去年。
高分重映影片
实力霸榜
影院刚刚复工时,人们对新片期待较高,新映国产片《第一次的离别》依靠前半周成绩冲入首周票房TOP5。
随着上映影片越来越多,口碑定律回归。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新映进口影片《多利特的奇幻冒险》仅用三天时间,就以万票房拿下当周票房冠军。《误杀》与《寻梦环游记》这两部9分以上的重映影片,也入选TOP5,成为首周票房明星。
而票房TOP10的后五位中,《当幸福来敲门》《风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高分重映影片实力霸榜。不过,这五部重映影片的发力期集中于前半周,当新映影片进入院线,这些重映影片票房有所回落。这表明,短期内观众可以依靠经典老片满足压抑已久的观影需求,而他们真正需要的仍是质量上乘的新映电影。
《抵达之谜》首日票房万
7月31日有《妙先生》《抵达之谜》《白狮奇缘》《刺猬索尼克》《乔乔的异想世界》五部新片和《超能陆战队》《灭绝》《催眠·裁决》三部重映影片上映,在新片刺激之下,大盘较上周五增长近千万。李现主演的《抵达之谜》上映首日进账万票房,成为复工以来首日票房最高的电影。而据“电影票房”初步统计,7月31日全国有近家影院恢复营业,共排映超16万场,观影人次约万,初步统计产出票房2万。
总之,电影院复工以来,电影市场的涨势大超预期,从第一天的稳启动到7天连涨、周票房破亿,观众强烈的观影需求逐渐被释放,也展现出电影行业的韧性与潜力。
8月2日,《星际穿越》将重映,8月14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虽是经典重映,但依旧令人期待。文/本报记者肖扬统筹/满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