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邯郸记中央党校上演,展现

5月22日,上海昆剧团的《邯郸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礼堂隆重上演。

5月22日晚上,上海昆剧团最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邯郸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礼堂隆重上演,近两千余座的剧场几近全满。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罗毅、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等与党校余名师生共同欣赏了这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分享了上海文化战线的成果。演出中,所有观众都聚精会神,并在演出谢幕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观众反响热烈。

据悉,这场演出是年以来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主办的第场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昆曲第一次走进中共中央党校,同时也是上海的戏曲院团第一次走上这个舞台。

演出现场。

新获国家舞台精品工程,《邯郸记》三度进京

年,“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上海昆剧团也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四次获此殊荣的戏曲院团。

从《班昭》到精华版《长生殿》、从《景阳钟》到《邯郸记》,四部作品精品工程剧目体现了上海昆剧团的强大实力,也是上海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成果体现。

从年开始,上海昆剧团将“临川四梦”首次整体搬上舞台,其中《邯郸记》由著名编剧王仁杰整理改编剧本,老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担任艺术指导,张铭荣担任导演之一。

演出特邀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蓝天和上昆中生代优秀演员陈莉搭档挑大梁,《邯郸记》为蓝天摘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中生代演员、梅花奖得主黎安、吴双甘当绿叶。

两年间“临川四梦”在海内外巡演数十场,充满喜剧色彩与深刻反省人性的《邯郸记》剧场观演效果颇佳,甚至不输于《牡丹亭》。《邯郸梦》现已入选文化部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自从年《临川四梦》全年巡演以来,《邯郸记》已经在北京上演过两次。第一次是年纪念汤显祖逝世周年时,该剧作为开幕大戏上演于国家大剧院;第二次则是今年初来北京参与国家舞台精品工程验收演出。

而此次中共中央党校演出,是该剧第三次进京。为了让演出有更好的效果,上海昆剧团以多人的庞大阵容提前来到北京,做好了各项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说:“这次我们第三度赴京一方面呈现作品,展现上海文化建设新成就,另一方面也是向中央党校虚心学习。中央党校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心目中的圣地,能在这个地方演出,我们倍感光荣。我们每个演职人员都是带着使命感而来。”

对于为何选择这部剧目来到中共中央党校演出,谷好好表示:“一部戏打造成精品,必须经历几代人的呕心沥血,同时经过市场的考验,《邯郸记》经过了传承再创新的过程,具有将经典整理改编再创造的精神。也体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文艺方针。”

谷好好同时介绍,在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世界巡演时,《邯郸记》是‘四梦’中观赏性最强的一部,演出每每都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与‘四梦’另一部经典《牡丹亭》相比,《邯郸记》风格迥异,但剧情曲折、节奏紧凑,又带有讽刺幽默色彩。”

“学馆制”契机助新版《邯郸记》成功,“一团一策”体现上海文化建设成果

当前,上海正在全面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其中之一的“上海文化”以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为宝贵资源。

昆曲发源于江南,源自江南文化一脉;而上海昆剧团积淀深厚,传承发展精品不断,也是海派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与此同时,上海近些年推行的“一团一策”,尊重艺术规律,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创作。其中,上海昆剧团实行全国首家“学馆制”,正是“一团一策”的重要体现。

“学馆制”正是通过老艺术家传帮带教戏,加速了剧目传承,夯实人才梯队建设。《邯郸记》的孕育正是以“学馆制”为契机完成的。

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告诉记者,计镇华老师不顾年事已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传给了他们这些下一代演员,这也是昆曲人“薪火相传、宗脉延续”的精神体现。

当下的上海昆剧团面临着如何发挥既有优势、进一步推广“上海文化”品牌的新任务。谷好好表示:“推广文化品牌是系统工程,从普罗大众到精英人群,昆曲传播应该有针对性。到中央党校演出是一场政治任务,向党中央汇报上海文化战线成果,为‘上海文化’品牌增光添彩,上海昆剧团理应有所作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