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具有极佳的视听体验和画面感受。
昆曲这种古老的美,借用电影的表达方式,建立在解构和再现的基础上,或许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古典的美感。
一、解构元素,抓住内核,用浸入式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香港导演杨凡,那个拍《美少年之恋》的导演,拍了一部《游园惊梦》。主演王祖贤,宫泽理惠,吴彦祖。
里面有很多种情感模型,侯门少妇对年轻管家的一点心动,寂寞女人的百合情节,男女肉欲的羁绊,少年对青年的同性迷恋`·····用王祖贤和宫泽理惠的交往和情感变化作为主线,用王祖贤视角的旁白(林青霞配音)寥寥数语,填充剧情。
这些情感都是压抑,或者错位的(在不恰当的时间遇上了恰当的人)。
整部电影十分注重戏剧感,舞台氛围强烈,将更无处安放的爱与情绪通过肢体和昆曲表达。
特写里的眼波流转有着道不尽的哀婉凄迷。仿佛灵魂漂游着,找不到归处。
王祖贤和宫泽理惠将自己的情感一层嵌套着一层,悲伤忧愁和爱恋卷杂。
在复杂的情绪渲染下,赋予了《游园惊梦》更深的内核,爱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两个人的事。
但对一生活在没落黑暗里的一群人来说,爱,是一个难解的课题,错过和辜负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种感觉十分张爱玲。
导演其实是借了一层壳,讲的还是爱情里的犹豫,错过,甚至后知后觉。
这种现代情感的通病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共鸣,也是我们理解原作的叩门石(靠近是了解的第一步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昆曲《游园惊梦》
字字句句都是感同身受,加上古典人文的韵致,怎么可能不美。
电影不求形似,求神似,解构之后强调被禁锢的爱与错过,把悲剧性的爱情之殇放大给你看。
浸入式体验,可以不甚明朗,但你一定能感受到那种繁华和奢靡,那种纸醉金迷堆积出来的富贵背后的空虚寂寞和爱而不得。
在这一点上,电影与原作殊途同归—穿破物质与阶层,回归情感本身。
二、《游园惊梦》电影里的昆曲选段
传统版《牡丹亭》全剧由《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等五个经典折子戏串演而成,电影《游园惊梦》选的是《惊梦》里的、、以及《寻梦》里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昆曲是一种歌舞合一的综合艺术,讲究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
抽去眼法的手势或者台步身段,只能是一串缺乏表情的舞台动作,并不具备戏曲特有的艺术美和感染力。
而法讨论的是整体规范,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以及身段功法的有机结合。
与其它戏剧剧种相比,昆曲表演更讲求自然松弛,本色传神,这和它高度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有直接关系,并共同构建成昆曲古朴典雅的美。
这一点,在电影《游园惊梦》里得到完美诠释;很有趣的一点是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特征,在唱昆曲的时候倒也并不按部就班,而是创造性地让人物随着情境做出舒畅流动的动作和走位,甚至是边跳舞边唱,将情感传达和渲染做得十分完满。
俞振飞回忆与梅兰芳合演《断桥》
三、《柳如是》电影折射出的昆曲文脉
唱腔,身段,手势,唱词,适用的场合这几个关键点在电影《柳如是》里得到了融合性的古典强化。
所谓借词言情抒志,文人士大夫为什么更喜欢昆曲,这个电影可能会给现代的我们一个比较接近的答案。我基本上是把这个电影当做明末清初的生活剪影来看的。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
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是睡荼蘼抓住裙衩线,
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如果说《游园惊梦》电影里的昆曲给人一种繁华靡丽,莺莺婉转的感觉,那电影《柳如是》里的清丽纤美,更能体现苏白语言的韵致。
《南明野史》里说,“谦益以弥缝大铖得进用,乃出其妾柳氏为阮奉酒。阮赠一珠冠,值千金。谦命柳姬谢,且移席近阮。
意思是钱谦益为了讨好阮大铖让柳如是出卖美色去答谢阮,柳如是唱的《燕子笺》,正是阮大铖写的剧本。
电影里这一段从起范儿到起音,到执扇婉转挪腾小步转,虽然说在大家眼里会有诸多毛病,但其身形之美,音色清亮,配合上典型的苏州园林景致,晚上微风徐来,门旁还有一炉红泥烹茶,整体的美感是那么动人。
《燕子笺》中《一剪梅》部分
春来何事最关情,花护金铃,绣刺金针。小楼睡起依云屏,眉点檀心,香热檀林······
其声如金石击打珠玉,圆润清丽,又有力量,不同于力量感,这是底蕴的自信。
文人一脉,总是对昆曲汲汲,我想了很久,可能他们看重的是汉语极致文字之美。
这就超越了时代,古文和白话文的壁障并不能妨碍现在的我们去欣赏这种极为成熟的遣词造句,一如唐诗宋词。
相比于器乐,昆曲听的是肉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乐器化,可以说是极致的艺术追求了。
文字通过声音(软糯苏白)一个字一个字绵缓起伏唱出,绕梁不绝四个字是当得起的。
越听越觉得一个汉字,真的能唱出百结愁肠,让人心有戚戚,也是神奇了。
四、昆曲与京剧的区别
五、对一门艺术的感知,取决于自身的欣赏水平
一个深闺的爱情,涉及到死亡,春思,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在瞬间有共鸣,就像文艺青年也没多少人能啃的下来莎士比亚。
白先勇致力于普及昆曲艺术,想用青春版《牡丹亭》在大学生群体中打开口子,心是好的,但真的,昆曲这种东西在超过20个听众的场子,真没办法对普通人显出它的好。
毕竟,隔了10米开外,看不清演员脸上的万种风情,只听到天籁,瞥见模糊的身形步法实在是可惜。
电影《梅兰芳》里有一个点是,留学归来的邱如白看不上传统京剧,但去看了一场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心中大恸,直感叹“怎么可以把情欲表现得这么美!”
每一折的名比如说这些,一个曲目完整排下来,连名字都很好听,更不要说里面的台词,就是诗。
艺术,如果发自内心的喜爱,即使只能感知到氛围,也会剥开外在知识和理解力的限制,直抵你的内心。
在你不知道是什么的时候就感受到一种美感,一种悸动,最终一步步深入了解。
这种,个人把它总结为:
如果我和一门艺术之间还存在藩篱,那缺的只是一个机缘。
附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