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声基金项目结硕果沪港学子京昆传情

昨天傍晚,复旦大学任重书院的新生大会上,迎来两位特殊的“同学”: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和声先生和他的朋友顾铁华博士。此次回到出生地上海,李和声除了参加复旦大学的校董会,更重要的是来为复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京昆汇演”捧场。作为誉满沪港的资深票友,李和声先生长期致力于在两地青年学子中普及京昆艺术,并先后资助复旦和中大开设“京昆戏曲课程”。因此,这场演出也是对李和声京昆专项资金项目的一次成果汇报。当天的复旦相辉堂二楼礼堂,虽不及大剧院那样设施齐全,但每一位踏上舞台的同学,都能带来不小的惊艳。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的同学先后表演了京剧《思凡》、《天女散花》,昆曲《游园》,复旦的同学则献上京剧《扈三娘》、昆曲《惊梦》等片段。从天女动感的水袖,到杜丽娘娇羞的回眸;从“一丈青”不让须眉的鹞子翻身到柳梦梅优雅的踱步。沪港学子不逊专业演员的表演,赢得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图:复旦大学任重书院聘请李和声(右)担任特别导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参与表演的同学,都是在两校参与选修课后才接触戏曲。与传统印象中,选修课只是读读书、看看影像资料、做做赏析不同,在李和声先生的资助下,复旦和中大开设的京昆课程,不仅有实实在在的学分,更可以邀请到两地京昆名家到场授课。同学们不仅能够拿到专家编写的教材系统学习中华戏曲的历史和理论知识,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参与“实战”,从课堂走向舞台。得益于复旦和中大不约而同推出的通识教育课程,两校都将传统文化艺术纳入了教学体系中。复旦大学外联处副处长孙钢老师介绍,李和声先生对于复旦京昆课程的专项资助已有十年。年9月,复旦率先在国内实质性地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构建了七大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京剧表演艺术》被纳入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体验”体系,学分为2分。自年夏季始,在李和声校董的资助下,复旦设立了“李和声京剧专项资金”项目,至年4月组织累计约人次大学生进剧场观摩京剧经典剧目。复旦大学学生戏曲社团“余音社”也成为学校的明星社团。图:九十高龄的李和声(右一)现场操琴,年逾八旬的顾铁华现场表演梅派京剧与名家名团有效互动,也推动了京昆艺术教育的发展。京昆表演艺术家李蔷华、史依泓、谷好好、金喜全等受聘成为复旦大学艺术教育顾问。众所周知,香港也不乏大批京昆票友。但在年轻人中,对于中华戏曲和传统优秀文化的普及做的并不够。香港中大和声书院院务主任罗霍玉卿告诉记者,也是在李和声校董的支持下,和声书院在香港率先把“京昆戏曲”课程纳入学分制课程的院校。更重要的是,在中大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推动了沪港戏曲界的有效互动。自开始,由李和声和顾铁华等牵线,中大和上海戏校合作,开设了“京昆通识课程”。最初,上海戏校每周都会有老师飞到香港,为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上课,主要教学生演唱身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同学们体验戏曲表演,并有机会参与正式的演出。现在,上海戏校老师每两周去一次香港中文大学,每次授课6小时。香港中文大学采取的是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个学分才能毕业。和声书院的这门“京昆通识课程”最初是2个学分,从年新学期起增加至3个学分。这也是香港的大学历史上第一次有戏曲类课程被纳入学分。图:复旦大学同学表演昆曲《牡丹亭·惊梦》李和声还向记者透露,此次在复旦的演出只是一个开始,他们也会邀请上海的同学们赴港表演,未来两地高校的京昆艺术交流将形成长效机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