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长演不衰,百戏之祖何以寻回青

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以下简称为青春版《牡丹亭》)于今年迎来18岁生日。18岁的她足迹遍布全球,将中国“百戏之祖”惊心动魄之美传播到世界;18岁的她扎根校园,在北京大学等高校拥有粉丝团还有传承者;18岁的她“以戏养人”,成就俞玖林、沈丰英等一批昆曲接班人,苏昆的“小兰花班”不仅接下青春版的衣钵,且已在舞台累计演出四百余场。图说:青春版《牡丹亭》昨日,由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联合主办、为期两天的“传承与传播: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落下帷幕。该剧制作人、始终为昆曲传播推广不遗余力的“昆曲义工”白先勇在线参与研讨会,并感慨:“昆曲不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它的生存境遇及传承、传播得到大力推进,但我觉得我们昆曲的前途还是相当的艰难,还需要更多人共同去努力。”最美昆曲表达中国人最深的情21世纪初,著名作家白先勇联合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秉承“正宗、正派、正统”的演做方法,按照“尊敬、遵从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创作理念,年首演便引起轰动。图说:白先勇分享如何与《牡丹亭》结缘说起当初打造青春版《牡丹亭》的初衷,白先勇说原因有三:“第一,是为了传承。昆曲当时有式微的危险。昆大班的大师,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中间传承有了断层的危险,所以我们希望制作一出大戏——像《牡丹亭》,训练一群青年演员来接班,由大师们口传身授,让青年演员尽快接班。第二,昆曲需要年轻观众。那时候,昆曲观众老龄化严重。青年观众对这门艺术非常疏离,急切地需要一部昆曲的青春剧目走进高校,用青春的演员、青春的故事,让昆曲吸引大学生,走近年轻人。第三,《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生命、歌颂爱情的一个剧。它是明朝传奇,是汤显祖的扛鼎之作。《牡丹亭》的关键就两个字——美和情。”青春版《牡丹亭》足迹遍布世界青春版《牡丹亭》创排,请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汪世瑜,还有翁国生、马佩玲等昆曲界的前辈大师充当“教练”。当时,俞玖林和沈丰英分别饰演柳梦梅和杜丽娘,一堂生旦净末丑均由“小兰花班”的演员担纲。“我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打磨。”白先勇坦言:“正是几位大师倾囊相授,这才有了能扛起青春版《牡丹亭》的班底。”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亮相。之后,第一时间走入校园,苏州大学两千多位置的存菊堂,那是很多大学生第一次被昆曲惊艳。年,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加州大学四个校区轮流上演,12场演出,盛况空前。年,该剧亮相伦敦,之后又赴希腊参加雅典艺术节。白先勇感动道:“伦敦是莎士比亚的成名地;雅典,是希腊悲剧的发源地,中国昆曲站上伦敦和雅典的舞台,获得喜爱和肯定,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昆曲,它是世界性的一种艺术。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且放在头名,是实至名归。”校园版《牡丹亭》是一次传统文化觉醒和传播同样重要的还有传承。青春版《牡丹亭》的巡演点多为校园,面对的观众主要是大学生。年,该剧开启校园巡回演出,第一站就是北大,当时的北大纪念堂,两千多座座无虚席。于是,不再有人质疑“如此缓慢古老的艺术,能不能吸引青年学生”,昆曲用它的美证明了它的吸引力。当美被看见,便自然有人追随。年,北大设立了昆曲推广中心,推出昆曲课程。同时,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也设立了相同的课程。年,以北大为主,清华、北师大等16所高校携手推出了校园版《牡丹亭》。40多位大学生参演了校园版,四个杜丽娘、三个柳梦梅,就连乐队成员也由各大高校国乐社的同学组成。从年第一次到北大演出,到年大学生们组团演出,校园版《牡丹亭》的呈现被视作中国青年学生一次集体的文化觉醒。研讨会期间,沈丰英、沈国芳献演了青春版《牡丹亭》“游园”,而播放的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揭秘了白先勇与《牡丹亭》的结缘,也记录了昆曲的复兴之路。(新民晚报记者朱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