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在历史上也曾经历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www.wzqsyl.com/m/
本文乃作者小颖谈人生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最早是由元代末年的昆山人顾坚创立的。到了明嘉靖年间,魏良辅又对昆曲作了改革,将原来采用昆山方言演唱,改为采用“中州音”来演唱,将原来是依腔传字的演唱方式,改为依字声定腔的演唱方式。在改变演唱方式的同时,魏良辅还对昆山腔的演唱节奏进行了改革,放慢了演唱的速度,将一个字分成头、腹、尾三部分,与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徐徐吐出,细腻婉转、舒缓悠长,有如江南农家和水磨米粉,故此后民间俗称昆山腔为“水磨腔”或“水磨调”。顾坚雕像另外,魏良辅还对南戏昆山腔的伴奏乐器作了改进,借鉴了北曲的伴奏乐器,将北曲伴奏乐器中的三弦、琵琶等弦乐器也用于演唱昆山腔的伴奏。继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后,戏曲家梁辰鱼又按改革后的新昆山腔格律创作了《浣纱记》传奇,将这种新昆山腔搬上了舞台,更是扩大了新昆山腔的影响。使得新昆山腔成为曲坛“正音”,流行南北各地,出现了“四方歌曲皆宗吴门”的局面。在上流社会,新昆山腔细腻婉转、舒缓悠长的艺术风格,正迎合了文人学士、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他们都把作曲度曲看成是怡情养性、显耀才华的风雅之举。浣纱记剧照新昆山腔也受到了平民百姓的喜闻乐见,如在明隆庆、万历年。魏良辅首次对昆曲加以改革,同时梁辰鱼又以文人的身份参与昆曲剧本的创作,但两人对昆曲的引正与提升,只是初步的。为了在魏良辅与梁辰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昆曲的文学与艺术品位,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与沈璟提出了各自的戏曲主张。汤显祖是从戏曲内容与语言的典雅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戏曲主张。首先,他强调剧作家在创作戏曲的过程中,要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与志趣;其次,在戏曲语言上,他主张崇尚典雅。与汤显祖不同,沈璟则是从昆曲曲律的雅化与精致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汤显祖雕像他提出作曲必须遵守曲律,为了给昆曲作家作曲填词与演员唱曲提供规范与准绳,沈璟还特地编撰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南词韵选》《正吴编》等曲律著作。昆曲自明代中叶经魏良辅改革与梁辰鱼作《浣纱记》传奇推广以后,成为曲坛的正音,时有“官腔”之称。到了清代中叶,受到新兴起的花部诸腔戏的冲击,昆曲日益衰落。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昆曲作家—洪昇和孔尚任,史称“南洪北孔”,他们以各自杰作《长生殿》与《桃花扇》轰动曲坛,给已进入衰落时期的昆曲注入了新的活力。杨玉环剧照洪昇的《长生殿》描写的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主题上突出表现和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李、杨的爱情一步步地得到加深,逐渐由不专一达到了专一。《长生殿》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曲坛上盛行的剧目。但洪昇自己却因《长生殿》而被革除了国子监监生的功名,时有人作诗说:“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总结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原因和教训,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李香君剧照《桃花扇》问世后立即受到人们的重视,戏班纷纷上演。剧作所具有的现实主义内容,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尤其是一些“故臣遗老”,看了《桃花扇》后,“掩袂独坐”,“唏嘘而散”。《长生殿》与《桃花扇》风靡康熙、乾隆年间的戏曲舞台,使得正处于衰落之中的昆曲出现了一时辉煌。但终究大势已去,“南洪北孔”的出现,只是昆曲在衰落途中的一次回光返照,最终还是不能改变昆曲衰落的命运。到了民国初年,已是奄奄一息了,后继乏人。这一状况引起了一些热爱昆曲的有识之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