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鼓吹战争的人,来看看唐诗记载的人间地

看过战争电影《抢救大兵瑞恩》的朋友,想必对以下这一幕印象都很深刻:一位母亲一天之内收到三封国防部来的信函,通知她三个儿子战死在诺曼地登陆和新几内亚战场的消息。当国防部的车子随同牧师送来信函时正是夕阳西斜时刻,镜头转到了这位可怜的母亲孤单身影,她可能意识到了不好的消息,跌坐在门口走道那一幕,相信很多观众都难过的看不下去,我同样得暂时停格,整理情绪后再继续观看。

一天之内失去了三个孩子,不能不谓人间至极悲恸,美国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得知这位母亲还有第四个孩子瑞恩身陷敌后方军区,立刻下令派遣空降部队深入敌区,无论如何要救出这位母亲最后一个孩子,让他回去照顾孤独的母亲。这样的安排虽然不能挽回这位母亲失去三个孩子之痛,但美国陆军部也算是尽到了一点该尽的仁义了。

若问道中国战争史上有没有比这位母亲的遭遇更悲惨的事呢?答案当然是“有”!但先让我先谈一下其历史背景故事。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宰相贵妃之兄杨国忠专权,国政败坏,穷兵黩武,两度无意义地对云南的南诏国出兵,强制大征兵的结果,自然是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长安出兵南诏时刻,杜甫亲自目睹,曾写下《兵车行》的千古名句,开头几句就惊心动魄的描绘出这一幅图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六十年后白居易在他的《新丰折臂翁》对这战役也有很淋漓透致的描述,写出天宝年间南诏用兵的惨事,我节录《新丰折臂翁》一段诗句如下:

无奈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征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说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此始免征云南。

新丰八十岁的老翁当年就是为了逃避战争自己折断一条手臂,这才免去了被拉夫渡泸水远征云南的命运。

而这些被强征来的进军南绍国的将士,由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强渡泸水进攻云南,其命运如何呢?

再看看下面这一段也是白居易诗句《蛮子朝歌》就可了解,同样是一幅惊悚的图画:

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刀痕箭孔满枯骨。

讽刺的是,唐军在云南惨败全军覆没,宰相杨国忠却向朝廷报捷,唐玄宗还以为真的打了胜仗和贵妃在后宫饮酒作乐,真是昏庸至极如夏桀商纣了。

明代诗人邓子龙曾感慨地写道:

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攻打南诏国失利,导致唐朝国力大衰,这一年是天宝10年,公元年。接下来天宝14年的“安史之乱”对大唐帝国更致命了,安史之乱发生,洛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狼狈仓皇的带着杨贵妃和皇子国孙逃往四川蜀地,行至马嵬驿时,三军鼓噪不前,杀了贵妃之兄宰相杨国忠,到最后连唐玄宗本人也保不住杨贵妃,赐死贵妃才平息三军将士之怒。这就是有名的《马嵬坡之变》。

征兵攻南诏国时还能遵循唐朝兵制,“户有三丁征一丁”,安史之乱发生,中原乱成一片,为了夺回长安洛阳,强制征兵拉夫行动更激烈了,这时候可说是“丁男俱无,役及老妇”了,看看下面这一段杜甫有名的《石壕吏》,这是杜甫亲自目睹的悲惨世界,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迎。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生动白话文翻译如下:

傍晚过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征兵的官吏抓人。

老头子翻过墙悄悄逃走,老太婆去应付出了房门。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愤怒!老妇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倾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入伍。

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说,另两个儿子最近刚战死。

没死的还得苟且的活着,死去的反而能永久安息。

这家中再也没有别的人,就只一个吃奶的小孙子。

要哺乳孙子媳妇未改嫁,进出门没一条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虽然体力衰退,就请你今晚上把我带回。

河阳这一仗我还可应急,还能为兵士们准备晨炊。

深夜了已经没有说话声,隐约间听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时我还要继续赶路,只能与老头子一人告别。

这段诗文描述够悲惨了吧,三个孩子被征调到前线,孩子战死的两个讣告刚收到,村里又来了酷吏,还要强征孩子的年迈父亲上前线,老翁夜里翻墙逃走没抓到人,就连老妇人也不放过,一并带走到军中为兵士炊煮饭做杂役。人间悲惨事怕没比这更甚的了。

话题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在欧洲战场失去三个儿子的母亲,最起码还受到国家颁给的褒扬奖状以及国民对她的尊敬,最小的孩子还能立刻从战场被送回国陪伴老母亲,至少得到一点点安慰,而石壕村这位可怜的老妇人,三个孩子受征召,战死两个还不够,自己又被酷吏强行带到军中当炊煮杂役,被带走后老妇人其后来下落如何,我想都不敢想像了。

谈到这里文章也该做个结尾,唐朝天宝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大的剧烈变动期,安史之乱后人口从六千万剧减到三千万,足足少了一半.

天宝年间大征兵,征兵主要对象当然是农民,年轻农民大量从田间被拉走,农田缺乏人力,收成自然大打折扣,天灾加上人祸,饥荒随之而来,老幼妇孺乏人照顾饿死病死不计其数。

而随着战事激烈,从军年龄从15岁扩大到75岁,不但巷闾为之一空,甚至拦道拉商旅充军。此外,安史叛军每攻下一地,大烧大掠,最后竟然连官军借西域回纥军队平乱,收回失地同时,也某种程度默许他们抢劫百姓民家一番,老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经济残破,人口剧减也就不足为奇了。战争带来的灾祸惨状可想而知。

而肇祸者唐玄宗李隆基和她的爱妃杨玉环的故事,后来经由白居易的《长恨歌》诗歌的宣染,却又被浪漫美化成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看看下面这段: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名家诗句当真是缠绵动人,后世许多人看京剧,昆曲《长生殿》的唐明皇杨贵妃故事,也对其寄予同情。至今男女情侣海誓山盟,也都喜欢引用这几句。

早年黄梅调电影林黛、赵雷的江山美人也还有“扮皇帝”这一幕游戏,歌词如此写道:“做皇帝要端庄,我做皇帝比人强,世代祖传有名望,扮起来准像唐明皇。”可见唐明皇杨贵妃俊男美女扮相深植人心,人人爱看。

但我觉得当一个知识分子当要有理性判断,不能受美化后的诗歌戏曲影响,一个皇帝把国家治理到人口少掉一半,那真的的烂的不能再烂的皇帝了。我例举一首距唐朝千年以后的清朝袁枚写的《马嵬》这首诗,更能发人省思: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忠实道出了唐玄宗在长生殿上对杨贵妃的思念,以及两人在马嵬坡生离死别,和千万百姓在安史之乱中受的苦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正是:

武艺绝伦笔通神,胸怀万卷藏乾坤

词源倒倾三峡水,剑锋横扫千人军

诗话切磋多墨客,琴棋交契有知音

网际纵横无迹处,人称神秘红小岩   

(本集完,专栏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