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文化底蕴艺苑风采
清道光年间,仅仙游一县就有戏班60多班。当时,湖南人陈盛韶任仙游县令,他在《问俗录》中记载:“俗喜歌舞,里巷婚丧,靡不演剧,而价亦廉。合邑60余班,闽人通称七子班。乐操土语,别郡人终日相对,不达一语”。
据统计,从清中叶至清末,莆田、仙游两地的戏班达到多个。并从昆曲、弋阳腔及乱弹等声腔中吸收了大量传奇剧目,改调而歌,使莆仙戏传统剧目更为丰富。此外,清代莆仙戏还出现根据时人时事或地方故事编演的时事剧。
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千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如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