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江苏省演艺集团发布讣告: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张继青,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6日12时5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这位曾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各项桂冠,被戏迷们爱称为“张三梦”的昆曲大师的“离魂”仙逝,让无数戏迷为之“失魂”心碎,痛惜哀悼道:“天国犹闻杜丽娘,世间再无张三梦。”
生平事迹:昆曲艺术痛失“继”字辈大师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年1月3日出生,江苏苏州人。她生于戏曲世家,14岁即随大姑母学艺。年参加苏州民锋苏剧团,后师从尤彩云、曾长生,专学昆剧旦角。年转入江苏省苏昆剧团,受到俞振飞、沈传芷、朱传茗、姚传芗、俞锡候等著名昆剧艺术家的传授和指点,可谓集大家之所长。她嗓音圆润厚实,吐字清晰,行腔婉转,韵味隽永,吸收各家行腔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法,创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三梦”——《烂柯山-痴梦》《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著称,是公认的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标志着昆曲旦角表演的最高标杆。
从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张继青将昆曲带向全世界,多次应邀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美国、新西兰等国和港台等地区访问、讲学、示范、展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和极高的赞誉,获得国内外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她在法国演出,让巴黎掀起了中国昆曲的旋风,称其“带给巴黎人民无可比拟的享受”。她在德国西柏林第三届“地平线世界文化节”演出,因为观众反响极为热烈,谢幕多达十五次,出现“十多年未曾出现过的盛况”。她在日本演出,被日本剧评家尾崎宏次高度评价为“在张继青面前,日本竟找不出一个优秀的女演员”。日本国宝级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观看了张继青的表演后,被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毅然决定来中国跟她学习昆曲。她还被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授予“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著名作家白先勇年在南京看到张继青主演的《牡丹亭》时,极为感动,自称听得“魂飞天外”。年,白先勇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特邀张继青做艺术指导,让这部传世经典重新焕发光彩,演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为昆曲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张继青引领了昆曲表演的“南昆风度”,精致、典雅、细腻、写意的昆曲经典美学风格,熏陶滋养了江苏省昆剧院数代艺术家,并传扬全国。她先后收顾卫英、沈丰英、陶红珍、单雯、沈国芳、刘煜等为徒,培养出了多位“梅花奖”得主,为传播昆曲艺术和培养昆曲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继青晚年还多次登台演出。年12月,十八位昆曲界老艺术家在北京天桥剧场联袂上装彩唱《牡丹亭》,其中张继青表演的《离魂》一折,让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如痴如醉。年10月4日中秋之夜,会聚全国八大昆曲院团、55位重量级昆曲表演艺术家的“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在昆曲发源地昆山演出,由张继青表演的当晚最后一折《离魂》,同样让现场观众为之动情落泪。有评论认为,在张继青之前,《牡丹亭》几乎不演《离魂》一折,是她率先将《离魂》从文本变为舞台演出,并使其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八十高龄的张继青携弟子单雯同台演唱《牡丹亭-游园》当中的“皂罗袍”一曲,是她告别戏曲舞台前的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张继青一生荣获各项荣誉。年,45岁的她以最多选票成为首届“梅花奖”榜首。而梅花奖对演员年龄的上限就是根据张继青当年获奖的生日来定的。她年还获得法国维勒班市颁授荣誉市民称号;年获中国文化部颁授昆剧终身成就奖;年11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授予的“长期潜心昆曲艺术事业成绩显著的艺术家”称号;年荣获纽约肯尼迪艺术中心和美国华美协会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年1月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获江苏省第一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她还被奉之以“旦角祭酒”“昆曲皇后”“梅花榜首”等一系列桂冠称号。而为人低调谦逊的她对戏迷们给她起的雅号“张三梦”最情有独钟,她说:“这是观众朋友认可我的表演,给予我的最高评价。”
独家采访:张老师是一代宗师昆曲国宝
记者联系到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时,他正在为张老布置灵堂,心情非常沉重。他感叹道:“我们从小接触昆曲时,都是看着张老师的戏长大的。她的艺术、她的为人,她对整个中国昆曲的贡献,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她的昆曲观,她的昆曲表演大美大雅大气,也都滋养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每年春节都会给她拜年,她8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给她一起庆祝,她还好好的。她这些年还一直在教学,有时还亲自上台。她的学生都很有造诣,桃李芬芳。但她今年突然离去了,让我们心里特别特别难受和惋惜。”
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魏春荣提到张继青老师,也是无限崇敬和感慨:“我们上学员班的时候,就有幸观摩到了张老师来北京的演出。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她演《牡丹亭》,而是她演的《朱买臣休妻》,把我当时一个小孩儿都给看入迷了,由衷赞叹,怎么能演这么好呢!后来对张老师有了更多了解,就更崇敬她了。我的老师们也都特别欣赏敬重她。我年有幸和张老师同场演出大师版《牡丹亭》,她在演‘离魂’那一折的时候,我们都在侧幕条看,感动得泪流满面。她那么大年纪,但是把一个少女演绎得那么动人,让人动容。尤其最后一段,唱得那么深情饱满,让人潸然泪下。张继青老师代表了昆曲最辉煌的一代,她作为传承人,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很多艺术家。现在南方很多演员,包括我们北昆的演员,都从张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
柯军和魏春荣以及很多接触过张继青的人,对她的艺术和为人都敬佩不已。“张老师在生活当中特别低调朴素,质朴纯粹,但是在舞台上是那么光彩夺目,细腻传神,台上台下散发着两种人性的光辉。她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一代宗师,昆曲国宝。”
记者手记:难忘那摄魂的唱和温热的手
人生有幸在现场聆听过两次张继青老师彩唱《牡丹亭》,如痴如醉,如同摄魂。而今惊闻大师陨落,祭酒离魂,心中无限伤怀,恍若失魂,惟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年12月,在天桥剧场看到大师版《牡丹亭》中张老彩唱“离魂”一折,便被75岁的她演绎的杜丽娘深深迷住了,久久不能忘怀。年10月,在昆曲发源地昆山采访“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在中秋节当晚再次看到张老演绎中秋之夜杜丽娘因相思而魂归西去的“离魂”一折。音乐响起,她还未登场,就已经赢得台下满堂掌声;而当她刚一开口,唱出“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便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待一曲如泣如诉、字字入心、声声动情的“集贤宾”听完,台下已是唏嘘一片。
当时遇到一位专门负责接送演员的山东司机,他在昆山生活工作多年,但以前从来没看过昆曲,那天他有幸听到了张继青这出中秋夜压台戏《离魂》,这位山东大汉被这“水磨南音”感动得第一次“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12岁的儿子也是第一次看戏曲,竟然全神贯注看完了整场。司机大叔说:“我不太会表达,我只会说好!我也不懂戏曲,但能看得出演员表演实在太好了,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张老对待艺术极为严肃认真。每次演出前,她都会提前三个半小时到剧场后台,早早将妆容化好,衣服穿好,头发包好,锁上门默念台词,提前进入状态。而且穿上戏服,她就不会再坐下,生怕衣服弄出褶子,一定要保持人物的最佳状态。张老的学生们和她同场演出时,也都充满敬意地看着老师所做的一切,因为她无论台上台下,都有太多值得学习之处。
生活中的张继青老师,则随和朴实得如同邻家奶奶,和人说话时,喜欢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她的手热热的,传递的都是温暖和力量,至今让我难忘。如今大师仙逝,而她留下的艺术之光,将永远照亮和温暖后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编辑金力维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