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传承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央广网文化频道联合国家图书馆推出系列课程,采用“纪录片+公开课”的形态,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中精选20部非遗纪录片,邀请多位非遗专家实时解读纪录片,以“陪同观看、伴随讲解”为理念,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给非遗纪录片加上一个“评论音轨”,让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领和内涵。
(图为非遗影像公开课现场,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供图。央广网发。)
本期,我们将走进婺剧,聆听它背后的传承故事。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至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因金华古称婺州,年正名为婺剧。
婺剧有传统剧目五百多种,其唱腔音乐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中包括高腔、昆曲、乱弹、徽调、滩簧和时调等多种声腔。婺剧在行头与化装体制上也有自身特点,脸谱、服装和道具都相当独特。文戏武做、武戏文做是婺剧表演的主要特色,堪称一绝。
(图为杨兰香在接受采访,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供图。央广网发。)
郑兰香,国家一级演员。年考入浙江婺剧团训练班,师承周越先、徐汝英。年参加省二届戏曲会演,获演员二等奖。年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观看《牡丹对课》,赞赏主演郑兰香。年进京演出《双阳公主》《僧尼会》赢得各界充分肯定,受到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郑兰香继承传统又博采众长,唱腔音色明亮,高音亮而不躁,低音厚而不闷,吐字坚实清晰,敢于创新,形成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其演唱艺术在婺剧艺术发展史上是个突出的里程碑。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