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记者段松艳见习记者邱伊娜
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图源:江苏省演艺集团
“天国犹闻杜丽娘,世间再无‘张三梦’。”1月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市殡仪馆举行,其亲友、戏剧界同行、戏迷从全国各地赶来,和她见最后一面。
张继青是昆剧“继”字辈代表人物,被称为“昆剧皇后”。她先后师从俞振飞、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名家,通过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引领了昆曲表演的“南昆风度”,熏陶滋养了江苏省昆剧院数代艺术家,并传扬全国。她还先后培养出多位“梅花奖”得主,为传播昆曲艺术和培养昆曲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曾是全国“摘梅”第一人
并将昆曲带出国门
张继青常说:“自己这一辈子,就是做了一个关于昆曲的梦。学昆曲、演昆曲、教昆曲,‘昆曲’两个字贯穿了我的一生。”
她最拿手的折子戏,同样和梦有关,即《牡丹亭》之《惊梦》《寻梦》,《朱买臣休妻》之《痴梦》。因为将这三部戏演得炉火纯青,让观众看得“魂飞天外”,被誉为“张三梦”。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就是因她而设。
年,张继青应邀进京演出“三梦”。当时,台下坐着张庚、吴祖光、新凤霞等戏剧界大师,看后个个对其赞不绝口。当时,国内还没有为戏剧演员而设立的奖项。为了推动全国各剧种的繁荣,中国剧协决定设立戏曲“梅花奖”。张继青毫无悬念地成为全国“摘梅”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获奖那年张继青正好45岁,从此,梅花奖的申报年限就定在了45岁,至今未变。
她还将昆曲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早在上个世纪,张继青便跟随江苏省昆剧院到世界各地演出,征服了国外广大观众。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局长王鸿在《东方升起的艺术巨星——记张继青领衔赴西柏林、意大利演出》,以及沈昆《牡丹含情幽兰香异国处处有知音——记江苏省昆剧院出访团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著述中,详细介绍了张继青在欧洲演出时的盛况:在国外的歌剧院演出是完全不用电声设备的,张继青演完《惊梦》就被雷动的掌声打断演出,不得不中场出来谢幕。
因为曾多次赴日演出,而且NHK电视台每次都全程录像播出,所以张继青在日本也享有超高人气。这也促使她后来与日本“狂言”演员野村万作合作演出中国传统戏曲《玉簪记·秋江》,并由此成为第一个打破藩篱、进入东京能乐堂的他国女演员。
此外,她在西柏林海拉尔剧场躬逢多达15次谢幕的盛况;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获得“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西柏林第三届“地平线世界文化节”的秘书长希格荣称赞道:“你们的精彩演出,会写到欧洲艺术史上”。
一代昆曲艺术表演大家
其实是勤学苦练的“后天”大师
张继青是建国后培养成长的第一批昆剧继承者中间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表演含蓄蕴藉,唱腔刚柔相济,韵味隽永,吐字归音,圆润可赏,是公认的中国昆曲艺术表演大家。
然而,张继青的成就并非凭空而来,她是个勤学苦练的“后天”大师。
她曾经自述,自己学戏的条件并不好,直至成名后,有些老同志还和她开玩笑说:张继青,按现在的要求,你来考昆剧院当学员定不会被录取,有名望的老师也绝不收你为徒,那是因为你有“三小”:文化只有初小,眼晴生得太小,嗓音不宽厚、声带天生窄小。
眼睛小化妆可以弥补,文化水平低可以向词家、曲家请教,声带天生窄小如何解决呢?为此,张继青特地去学了“雌大花脸”的正旦、京剧梅派唱腔、程派唱腔等来改变自己的嗓音。除了平常规定的排练时间外,张继青更是抓紧私下一切空余时间练习。她说:“我这个人比较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戏。”
此外,昆剧传统折子戏特别强调身段动作,手、眼、身、法、步的规范要求非常严格。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尤彩云老师的谆谆教导:“你要知道脚底下碎、乱,上下身就不合。身段做得再花哨,也难看。只有脚底下瓷实了,教你的身段就不会走样。”后来,为解决脚底下轻快的问题,张继青特意去学了一折《借扇》;为解决上下身不合的难题,她又坚持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太极拳。
回顾几十年的从艺之路,张继青曾如此表露心声:“要想艺术上有所突破,就必须不断努力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长年累月老老实实地付出艰苦的劳动,除此之外,恐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心系昆剧传承
把昆曲之美永远地留在人间
步入晚年,曾有人问张继青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她的回答很坚定:“我别无所求,只想把昆曲传下去。”
她共有6位正式拜师的弟子:顾卫英、沈丰英、陶红珍、单雯、沈国芳和刘煜。
年,在监制白先勇的邀请下,张继青担任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指导。在培养女主角沈丰英时,一个水袖动作要演员练习三十多次,到什么高度甩什么长度,笛音到什么位置,都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去抠。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导演,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翁国生与张继青共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回忆道:“在苏州、在南京、在北京、在美国、英国、希腊………几百场海内外巡演中,她对沈丰英、沈国芳等学生的耐心教学和无私传授,让我感动。”
当然,除了6位正式弟子,也有不少昆曲演员接受过她的指导。这其中,就包括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演员张侃侃。
张侃侃告诉记者,第一次遇见张继青,是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上戏旦角培训班上,她向张继青学了《痴梦》一折。期间,张继青曾与她抠过《痴梦》中“崔氏”一角的人物特点:“她不是一个坏女人,只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她不肯守贫,守不住贫。所以梦见(前夫)朱买臣做官了,她当头一棒,为什么好的事情总轮不到自己,各种懊悔。崔氏是个市井妇人,不同于一般的昆曲正旦。”
这样的教诲,令其受益终生。
培训班后,她时常去南京探望张继青,尽管得到了戏剧届诸多殊荣,张继青夫妇一直住在南京小火瓦巷的小两居室内,她低调朴实,迎接前来拜访的张侃侃时,永远是系个围裙,家常的样子。张侃侃想给老师带些礼物,张继青总说不用:“我不需要这些,你回去好好演,多演出就好了。”
1月6日,惊闻张继青去世的消息后,张侃侃星夜赶到南京,“只想趁着夜色安静,给老师上一炷香,送她一程。”在她的心中,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是如此青春无暇,扮演的崔氏又如此质朴而充满张力,“尽管老师离开了,但她把昆曲之美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文中部分内容整合自张继青生前相关采访报道)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