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3所高校学生主演的昆曲长生殿,

《定情》剧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昆曲箫管羯鼓声中,宫娥们绮丽登台,唐明皇和杨贵妃随后登场,宏大的场面中,“定情”一折拉开大幕。在经历了一年的选角、培训和排练之后,5月15日,全国首部学生版《长生殿》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正式首演。全剧由来自同济大学等13所学校的28位大学生完成,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美轮美奂,同学们也都像模像样,颇有专业风范。

《定情》剧照。“什么?台上这些演戏的竟然都是业余的大学生?”直播间里,观众的弹幕也是所有坐在剧场观众的心声。意外和惊喜,延续着整场演出。在第二天上海同济大学的研讨会上,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掩饰不住兴奋和激动,“我昨天从头看到尾,就在想:他们怎么可能仅仅是大学生呢?我们有些青年演员学了多少年,还不一定能够达得到这样的水平,这不是客气话。真是没想到,当代大学生有这么好的演出水平。”

在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0周年、昆曲传习所周年的大日子里,这场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演出,让从事了一辈子昆剧艺术的蔡正仁大大地高兴了一把。他说:“我不仅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昆曲的继承和发展感到高兴。如果这样的能够坚持下去,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我们民族的一个宝贝,就没有什么可担心了。”

《惊变》。26位高校在读生,挑战专业演员也头痛的《长生殿》和蔡正仁一样兴奋的还有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她甚至笑言自己回去激动得睡不着,狠狠吃了一口安眠药:“谁能想到,一年前这些同学还一点戏都不会。我们真正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素人改造的任务。要特别感谢市教卫、市教委、市艺教委搭建的平台,让昆曲这块中华瑰宝在青年中不断被擦亮,也特别感谢同济大学和我们一起勇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埋玉》。学生版《长生殿》项目始于年7月,在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的支持下,同济大学和上海昆剧团联手,尝试打造中华戏曲传承的新品牌,由此面向长三角高校开展演员招募选拔,组织昆曲青春训练营夏季集训,选拔人物角色,搭建剧组班底,开启了长达一年的分行当教学培训和剧目排练。此次首演的学生版《长生殿》由“定情”“密誓”“惊变”“埋玉”四折组成,由同济校友王悦阳整理改编自上海昆剧团的精华版《长生殿》,26名演员全部都是在读大学生。

《密誓》。蔡正仁从一年前选拔时就开始接触这些同学,但他最初有十足的担忧:没有专业基础的他们能把唐明皇学好学像吗?“全国能够演《长生殿》的专业团不多,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牡丹亭》可以普遍开花、《长生殿》只能是选择由‘点’来繁荣,因为它难度比较大。我们小生的行当,学到唐明皇都是比较吃力的,头大、很难演。”一年间,这些同学经过了几次阶段汇报,每次都让蔡正仁的担忧少了一些。但最后的首演,蔡正仁还是多少被震到了:“我们有些学了多少年的小生,都不一定能够演出来像我们这些大学生那样。最不容易的是,他们在舞台上是完全放松的。”

剧中共有两组唐明皇和杨贵妃,其中两位唐明皇都来自同济大学。剧中“埋玉”一折历来是《长生殿》中最难演的折子戏之一,这次由同济大学的蔡筱君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潘怡麟搭档同台,成功地把握了这出帝妃生离死别的高难度折子戏。

蔡筱君第一次演出昆曲尝试了小生里很难的大冠生,并得到了黎安手把手的教学,他说:“昆曲于我而言,最初遥不可及,感觉过于高雅,但深入学习后,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魅力。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唱腔动作无一处不透露着‘美’字。”

而另一组帝妃组合来自同济大学的王佳鑫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卫卫,他们的“定情”“惊变”则是宛转细腻、风情万种,配合宏大的群戏场面,让观众深感昆曲之美。

蔡正仁等指导老师在现场祝贺同学们首演成功。上海昆剧团“顶配”阵容支持,教戏指导幕后配合事实上,学生版《长生殿》背后,是上昆拿出了剧团的镇团之宝,并且派出了跨五班三代的强大师资。从和同学们年纪相仿、二十出头的“资深”年轻演员,到梅花奖演员,再耄耋之年的国宝级艺术家,对学生进行生旦净末丑全行当的分类教学,并配套同款练功房、同款舞台、同款顶配大乐队。无论从指导老师、艺术指导还是导演、化妆师、音乐师,都可以说是剧团“顶配”。

一年时间里,黎安、沈昳丽、胡刚、季云峰、倪徐浩、张莉、王金雨、谭许亚、姚徐依、卫立、袁佳、张颋等多位演员和沈矿等导演老师分组编队成基础训练组、排练带教组、舞台导演组,每周为同学们授课排练,从整体示范到逐个抠戏,几组演员老师、导演、技导在繁忙的业务日程表里相互协调,轮番上阵。

对此,谷好好也感慨,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次教学传承,“上昆几代‘唐明皇’、几代‘杨贵妃’同时教一个学生,所以今天的学生版演员是非常幸运的,把上昆所有的师资‘统’吃了,所以他们也是成为时代最幸运的一代、最特殊的一代《长生殿》的传承者。“

同学们在后台做准备。但与此同时,同学们对昆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不断感染着他们的指导老师。梅花奖演员黎安刚结束电影《邯郸记》拍摄就主动给几位“唐明皇”开小灶加课,从早九点一直持续至下午四点。他在演出后忍不住给这些同学点赞,“他们真的非常努力,进步特别快,太棒了!”而另一位梅花奖演员沈昳丽,从最初只教导《埋玉》到主动加入全剧辅导,给同学们的表现打出了高分。她在首演后台为同学把场的同时,还加入了幕后合唱的队伍。“我昨晚看到的,是满满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爱、对昆曲的致敬。他们的从容、对舞台的热爱、对戏曲文化的尊重,让我很感动。”谷好好如此说道。

当晚,很多观众也纷纷表达,在这场演出里看到了太多的认真、热爱和感动。曾经是同济大学昆曲社社长的王悦阳参与了一整年的项目,他感慨说,“兴趣爱好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后台准备。戏曲教育推广的模式创新,让传统艺术在大学里开花“学生版《长生殿》的打造,某种程度上来讲对于大学生层面戏曲教育推广是一个模式创新。”在演出后举行的一场全国性的戏曲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上,国内众多知名高校戏曲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有关负责人聚集在一起,探讨学生版《长生殿》的价值和意义。

有关人士认为,昆曲进校园坚持了多年,一直在常做常新、不断寻求新的形式和突破点,这一次“学生版”《长生殿》就是很好案例,探索了高校与专业院团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对于“戏曲进校园”是很大的突破。

同学们在后台吃盒饭候场。戏剧专家荣广润觉得,同济和上昆联手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好事,是非常值得推广、非常值得宣传的。这样艺术跟教育的结合,能够对我们整个国家人才、文化的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还有相关人士建言,希望学生版《长生殿》能走出学校礼堂,在上海最专业的舞台上面让学生有最专业的呈现,甚至能巡演起来,把这个项目推广出去。

蔡正仁表示,“振兴昆曲不能光靠专业的队伍,是要靠两支大军——专业的,业余的、广大爱好昆曲的。我想我的老师俞振飞在天之灵知道有这么个事,也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包括同济大学的很有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如果他老人家看到同济大学能够演《长生殿》,一定非常高兴。我认为这一次《长生殿》的演出不仅是大学开展传统教育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它的意义也是非常远大的,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学生版《长生殿》海报。据悉,在5月18日上海昆剧团名家名角主题晚会上,学生版《长生殿》片段将再度亮相,在5.18这个特别日子与所有昆曲人和观众共庆盛典。(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