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权若问:春节团圆饭之后,除夕夜在干什么?相信现在的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看央视春晚。若再问:多年前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的年代,除夕夜人们在干什么?或许大多数人一时就答不上来了。其实,我也回答不了,但我知道宣平县陶村(今属武义县桃溪镇)昆腔坐唱班的几位民乐演奏青年肯定会说:浪街去!何谓浪街?“浪街”的“浪”,在宣平方言里有“荡”“逛”的意思,“浪街”可解释为“荡街”“逛街”,说白了就是“在街上行走”。只不过,陶村那几位演奏青年口中的“浪街”,并不是指空着双手上街游荡闲逛,而是特指带着民族乐器在大街小巷边吹奏曲调边行走。陶村,自古为宣平重镇,是宣平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民上千户,大年三十有坐夜守岁的习俗。清朝末年的某个除夕,年夜饭之后,徐凤鳌、陶云芳等几位青年就欢聚在儒琴堂,一起吹拉弹拨,演奏民乐闹年宵。徐凤鳌自幼爱好昆曲,曾在兰溪叔父开办的昆腔班学艺,工大花脸,且擅乐器弹击,同村好友陶云芳亦喜昆曲,善奏长笛。两人志趣相投,于宣统元年()联络好友19人创办了陶村昆曲坐唱班,取名“儒琴堂”,设在徐凤鳌家中。陶云芳还与弟弟陶舍昌以及儿子等人开办过时调坐唱班,足迹遍及本村及周边村镇,甚至溯流而上到杭州西湖边演唱,深受听众欢迎。徐凤鳌像儒琴堂里丝竹演奏悠扬动听,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前来欣赏,小孩们则在一旁造火亮(宣平习俗,除夕夜在中堂点燃松明使家宅亮堂,以渲染节日气氛,寓意新年红火辉煌),村里也不时传来鞭炮声,好不热闹。可到了下半夜,人们散去,村里的喧闹也归于寂静,就显得十分冷清。于是,徐凤鳌提议:与其在家里自娱自乐,还不如浪街去!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几个人操起乐器,一人高擎松明火把前导,其余人演奏昆曲曲子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浪走了一番,沿途引起了不少居民推开窗门观赏。浪街,就这样在陶村诞生了。第二天,徐凤鳌和陶云芳结伴上街,乡亲们纷纷对他们昨夜的浪街竖起了大拇指,有说曲调悦耳动听增加了过年的祥和气氛,有说喧闹之后有浪街的过渡就感觉不冷清了,有说年夜是在浪街乐声中进入梦乡的,还有的说以往除夕夜总有一、两起失火或失窃事件,今年浪街后就没有了……徐凤鳌和陶云芳听了很高兴,想不到他们昨夜的不经意之举,竟然受到乡亲们的如此欢迎。于是,两人回到儒琴堂,商议着元宵迎龙灯之后再搞一次浪街,并对昨夜的演奏进行了回顾总结,认为夜深人静之时,浪街的曲调应避免火爆喧闹,而要追求文静幽雅,这样才会给乡亲们带去节日的安宁与祥和。两人于是选取了几段婉转缠绵的昆曲曲子,再将悠扬动听的时调融入其中进行加工,改编成《文路》等十首曲牌联套的浪街曲调,然后召集昆曲坐唱班的同仁进行演练。浪街进行中涂学文/摄到了元宵节,喧腾闹猛的迎龙灯结束之后,意犹未尽的人们渐次散场,回家准备睡觉。这时,徐凤鳌和陶云芳带着他们那支经过充分演练的浪街队伍登场了:大家身穿长袍,头戴礼帽,一人高挑纱灯在前引路,一人肩挑锣鼓担供乐手敲击,鼓板手指挥,丝竹演奏人员紧随其后,左右两边有人手提灯笼相随照明。演奏以竹笛主奏,二胡、三弦等丝弦乐器伴和,板鼓、扁鼓、竹梆、碰铃压板击板,小锣、苏锣、次钹结合旋律作点缀性轻击。曲调以《文路》《插花饮酒》等十首曲牌为联套,循环往复,在行进中不间断地演奏。夜深人静,圆月当空,浪街的队伍走街串巷,婉转清雅的乐音回荡在街巷庭院,古镇上的人们或推窗观赏,或卧床倾听,无不为之痴迷,为之陶醉。浪街,在陶村一炮打响。从此,每年除夕和元宵之夜,浪街就成了陶村人最受欢迎的压轴节目。再后来,浪街慢慢演变成了一项为陶村所特有的民俗活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浪街曾中断了十来年,但偶尔也有三、五个昆曲爱好者上街浪过几回。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后,陶村的浪街才得以枯枝迅发新芽,重新在除夕和元宵活跃在街头巷尾。遗憾的是,当年徐凤鳌和徐云芳加工改编的十首浪街联套曲牌,只保留下来经陶岳宣将公尺谱翻译成了简谱的《文路》《插花饮酒》《小令》三首曲牌。然而,就是因为有这三首曲牌,浪街才保留了当年的原汁原味,在除夕和元宵之夜给陶村的乡亲们送上了祥和与祝福,同时也引起了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浪街,作为一项陶村专属的民俗活动,受到包括香港阳光卫视在内的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被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或许是浪街的始创者徐凤鳌和陶云芳所始料不及的。陶村街头浪街雕像严希花/摄如果徐凤鳌、陶云芳地下有知,作为昆曲爱好者,或许更令他们欣慰的是,浪街演奏的民间器乐曲已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而“浪街”一词更作为“曲社行话”收录进《昆曲辞典》:“浪街,昆曲唱班的活动方式之一,意思是在街上或路上吹奏昆曲,边走、边奏、边唱。如浙江宣平民间旧俗,元宵三天三夜迎神赛会,舞龙灯、鱼灯,唱班也参加吹打,穿过市镇和村庄。出奇的是灯会结束后,人们都回去睡觉了,更阑人静,皓月当空,而唱班却开始浪街,吹奏着各种幽雅的昆剧曲调、曲牌,甚至唱上几段。常奏的是昆曲《思凡》中几段经加工的悱恻缠绵的曲子,婉转轻柔的乐音,回荡在街巷深院和乡村幽谷之间,把人们渐渐引入甜蜜的梦乡。”虽然释词有拖泥带水之嫌,但点明这是“昆曲唱班的活动方式之一”和“浙江宣平民间旧俗”,演奏的曲调是由昆曲曲子经加工而成,浪街是在“灯会结束后”的“更阑人静”之时进行,无不与陶村的浪街习俗相吻合。近年,武义县文化馆的群众文艺工作者还把《浪街》搬上了舞台,而吴钟文和傅鸿飞两人则一个作词、一个作曲,合作创作了一首《浪街》歌曲,其歌词为:一支竹笛,两把弦乐,三五个艺人踏破朦胧月色。吹拉弹拨,亦步亦曲,一路笙歌欢奏元宵佳节的喜悦。小镇推开门窗,聆听这悠扬的乐声绕梁三日。一盏纱灯,两声梆竹,三五更浪街频传安怡祥和。乡风俚曲,盎然成趣,一首小令缠绵插花饮酒的传说。小镇如痴如醉,酣然入梦这国泰民安的岁月。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余万字,现居杭州。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