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安土重迁”一说,这一词出自《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意思是百姓往往安于本土,不愿意轻义迁徙。与此相对的往往是“背井离乡”,在《对玉梳》中就有着“背井离乡,进退无门”的说法。可见对于故乡和回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执念。这一说法其实亦可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国宝。人要回家,国宝也要回家。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娱乐方面有京剧、昆曲等;医学方面有享誉世界的中医药;艺术方面有书法、国画等。在诸多国粹中,最为人们喜闻乐见,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就要数麻将了。麻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最早仅见于宫廷之中,是皇室贵族才能拥有的消遣方式。而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麻将才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代麻将据史料记载,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麻将起源于明朝,发明这个娱乐方式的人叫做万饼条。他以叶子格子为边框,做出了三个基本的花色,并以自己的名字“万、饼、条”分别为它们命名。还有一种关于麻将起源的说法是来自于江苏太仓的“护粮牌”,“筒”牌就和其中火药枪的图像很相似。
▲溥仪处理政务蜡像对于麻将发展的历史我们暂时不去细细探究。总之,到了清朝时期,麻将就经成为了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种娱乐方式。晚清的贵族们尤其热衷于用麻将消遣生活,连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都不例外。胡适曾经写过一篇名叫《麻将》的文章,他在文章里批判麻将每天浪费中国人四百万个小时,与中国三害:小脚、鸦片、八股,并称为“四大害”。此文虽有偏颇之处,却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麻将的盛况。
01
年10月,大军阀冯玉祥发动政变控制了北京全城,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在离开了他所生长的皇宫内院后,溥仪再也不需要为国家的命运操心,也不需要思考任何政治事务。于是麻将就成为了他最大的嗜好,也是他苦闷日子里难得的消遣。
▲清末紫禁城旧照热爱麻将的溥仪自然也拥有一副专属于自己的麻将。这套麻将名为“五彩螺钿牌”,是以上等乌木精心雕刻制作而成,不仅外观好看,摸起来手感也不是寻常麻将可以比较的,不会过凉也不会过滑。作为末代皇帝的所属物,这一套麻将在制作时想必也让工匠们费尽心力。
▲五彩螺钿牌近照据说溥仪在麻将制作前曾经告知中央政府,表示对于麻将骨架的质量没有要求,但是乌木上必须要雕刻精致的花纹,最好是自己所偏爱的梅花花纹。当时的内政部长对此也很为难,要在多达一百多个麻将的背面刻上一模一样的梅花花纹,一点误差都不能有,这样的工艺称得上“巧夺天工”了。
▲工匠近照02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内政部总共请了十二位能工巧匠,制作了超过一千张的麻将牌,再从这些麻将中精心挑选了颜色和花纹等同的,这才凑成了符合溥仪要求,两副完整的麻将,献给溥仪御用。这样一副由能工巧匠,上等乌木制作而成的麻将已经不仅仅是用来娱乐消遣的用品,更是一件珍贵的国宝级艺术品。据专家估计,这副麻将牌的价值价值超过两亿元。
▲五彩螺钿牌近照五彩螺钿牌为一套两副,牌体稍大的为男用麻将牌,稍小的是女用麻将牌。当时清政府虽已覆灭,但封建思想却没有完全消除,男女有别的思想还十分顽固,即便是一家人,男女也不可以同桌玩牌。因此,为了满足所有人的娱乐需求,工匠们就精心雕琢了两幅大小略微不同的麻将牌。
▲溥仪剧照03
这副“五彩螺钿牌”陪着溥仪度过了他人生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时期,即使是被赶出紫禁城,这副牌也没有被他抛弃。直到年伪满洲国倒台,溥仪在慌乱之中逃走,这副国宝级麻将牌流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几经周转后,一位名为野口恭一郎的日本出版商成为了这副牌的拥有者,他也是这副牌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
▲野口恭一郎出席麻将陈列馆开馆这位出版商热爱中国的麻将文化,甚至为了学习麻将专程从日本来到了中国。他将这幅麻将视为珍宝,不惜斥巨资专门打造了一座麻将博物馆,将这副“五彩螺钿牌”放入其中展出。在他去世之前,野口恭一郎做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决定:他决定在他去世后,这副麻将牌会被无偿送还给中国。
▲五彩螺钿牌近照他表示,每个人都希望死亡之后可以回到故乡安葬,这副稀世珍宝的麻将牌应该也希望回归到它的祖国,因此他希望自己的麻将博物馆可以在自己去世后将这副牌无偿还给中国。年7月16日,在野口先生去世两年后,经过长期的多方交涉,这副举世罕见的精品麻将牌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结语
在那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我国有很多珍宝流失到了海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颠沛流离,这些珍宝有些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有些正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展出,但还有些至今还下落不明。衷心希望,这些流浪在外的珍宝,都能够像五彩螺钿牌一样,有回家的一天。
参考资料:
《汉书·元帝纪》《对玉梳》《麻将》